普洱日报讯(记者 曾琳寓)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普洱市各级各部门一体推进学查改,以优良作风激发改革发展动力,聚焦民生需求,将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为民服务实际行动,办好一批让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以前还没到普洱思茅机场门口,就会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就很不愿意过来这边游玩。现在,我和老伴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散步,看飞机起飞、降落……感觉这条河比以前干净多了,也闻不到怪味了,周边环境也好了,来来往往的人也多起来了。”晚饭后到思茅河边散步的李阿姨说。
思茅区以干部实干擦亮“河水清”成色,聚焦思茅河突出问题整治,探索“1+2+N”模式,组建思茅河水质脱劣攻坚行动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多层级联动、跨区域协同、全流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建立“巡河网格员”机制,落实巡河网格员职责,推动问题有效整改,稳步提升思茅河水质。
面对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矛盾交织化等问题,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创新“小板凳”工作法,构建“议事协商、服务供给、教育浸润”三维治理体系,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解决民生痛点,调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截至目前,实施“微心愿”“微服务”项目12个,惠及群众1600余人次。
“把儿子交给学校,我很放心。”思茅区第四中学学生家长张女士说。近期,普洱市教育体育局以“133”工作思路系统推进问题整改,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清单”变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清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整改、健全长效机制,抓紧抓实校园用餐安全管理、教辅材料管理和校服管理三个专项问题整治,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卫生健康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重点。市卫生健康委聚焦民生关切,深入开展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将解决群众身边的卫生健康“关键小事”作为提升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的突破口,聚焦“全国集中推进的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从3家增加至19家、互认项目从55项增加至396项。
一桩桩民生实事,是城市发展的温暖注脚,也是普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普洱市全力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生态环境、基层治理到教育医疗等,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让民生温度可感可知可触,为普洱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