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党建根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从勐烈镇掀起“美丽乡村我来建”绿化美化行动热潮、田园社区以党建引领盘活资源,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到和平村老黄寨“124”模式激活产业人才双轮、解锁山区蝶变密码……一幅组织强、产业兴、生态美、民风淳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普洱大地徐徐铺展。
普洱网讯(通讯员 冯雪)为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今年以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各村创新采取“集体经济投入+党群合力共建”模式,掀起“美丽乡村我来建”系列绿化美化行动热潮。
漫步桥头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公共区域繁花似锦、农家小院整洁有序,处处生机盎然。这场以“增绿、添彩、提质”为主题的全民行动,正悄然重塑乡村风貌,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集体经济筑基,凝聚共建合力。勐烈镇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镇村干部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群众议事会,为每个村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各村从集体经济中统筹近1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采购5000余株花苗和600余盆盆栽,将乡村美化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
党群同心共建,扮靓乡村底色。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组干部、党员带头示范,组织群众开展绿化提升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清理道路杂草,完成村委会、活动室周边及闲置空地等7000余平方米的补植补绿工作,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打造美丽庭院,激活乡村细胞。在提升村庄整体环境的同时,勐烈镇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动员村民清理房前屋后,打造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截至目前,全镇69个村民小组共评选出首批207户“美丽庭院”示范户,以“小家美”带动“乡村美”。
健全管护机制,守护绿色成果。为确保绿化美化工作长效化,勐烈镇建立“包片到组、责任到人”管护机制,由各村民小组认领责任区,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养护。同时,将爱绿护绿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绿化成果。村“两委”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对管护成效突出的家庭进行表彰,切实巩固建设成果。
“‘美丽乡村我来建’活动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提升工程,更是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和乡村文明的培育载体。我们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勐烈镇桥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六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