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时针悄然拨回往昔,童年宛如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而乡愁,则是那歌中最动人的旋律,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荡漾。
儿时的故乡,是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吴家寨红墙黛瓦的老屋,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推开斑驳的木门,“吱呀”一声,仿佛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宝盒。院子里那棵高高的柿子树,在秋天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让人垂涎欲滴;菜园里的青菜,抽出新绿,点缀着整个院子;那个躺着睡觉的草垛子,藏着孩子的小秘密。
晒谷子也是童年难忘的记忆。秋收之后,稻谷需要经过几天阳光晾晒,才能拿去碾米。晒谷大多数时候都是爸爸妈妈的活,有时候爸爸妈妈出去农忙,把晒谷的重任交到我手上时,便会变得胆颤心惊,怕变天,一阵雨来,手忙脚乱。麻雀也会经常来捣乱,成群结队来偷食,我捡起石头扔出去,它们扑闪着翅膀却依然执着于争抢粮食。
故乡的那条小河,是我童年欢乐的源泉。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流淌在村庄之间。每天清晨,总能看到村里的妇女们蹲在河边,一边浣洗衣物,一边拉着家常,爽朗的笑声在河面上回荡。而我们这些孩子,喜欢寻一僻静处跳进河里,像一条条欢快的小鱼,尽情地嬉戏玩耍。我们在河里打水仗,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我们摸鱼捉虾,小手在河底的石头缝里摸索,每当抓到一条小鱼或一只小虾,都会兴奋地欢呼雀跃。玩累了,就躺在河岸的草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任微风轻拂脸颊,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柔与宁静。
故乡的夜晚,是一场浪漫的星空盛宴。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深邃的夜空。中秋节的夜晚,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院里,看奶奶在蒸糕上插上石榴花献给月亮,听爷爷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在老人口口相传中,让我们的思绪随着故事飘向遥远的天际。偶尔有流星划过夜空,我们会赶紧闭上眼睛,许下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求学的道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棵老柿子树是否依然结满了甜甜的柿子?那条小河是否依然清澈见底?那些儿时的伙伴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乡愁,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它是老屋里那温暖的灯光,照亮了我回家的路;它是小河里那潺潺的流水,流淌着我童年的欢乐;它是夜空中那闪烁的繁星,寄托着我对未来的希望。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而童年的点点滴滴,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