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双收”,收的是土地的丰饶馈赠,收的是农民增收的喜悦笑容,收的是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振兴希望。普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摒弃传统单一粗放的耕作方式,积极探索林下种植、田地套种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让有限的土地焕发出“一地双收”甚至“一地多收”的蓬勃生机。
普洱网讯(通讯员 陶成良 文/图)时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坝区满目葱绿,各类农作物竞相生长。在一片片绿色的田地里,腰挂红缨的玉米随风摇曳,在玉米植株的遮荫下,一排排魔芋和玉米比肩生长,为田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勐班乡安乐村芒帕村民小组村民陈贵荣一大早就在地里打叶除草,2024年他就尝到了魔芋套种玉米的甜头。陈贵荣说:“2024年,我套种了5亩,每亩产出魔芋3.5吨,玉米250公斤,效益可观。今年我又种了10亩,再过一段时间就丰收了。”
芒蚌村民小组村民李明是村里的魔芋种植大户,今年流转了20亩土地种植魔芋并套种了玉米,一层魔芋一层玉米,长势十分喜人。
目前,勐班乡魔芋种植面积达2000亩,主要是产量高、抗病性强、繁育系数高的珠芽魔芋新品种。同时,根据山区和坝区不同的区域特点推广不同的种植模式,在山区推广林下魔芋种植,在坝区主要推广粮经(玉米和魔芋)套种。
近年来,勐班乡通过“规模发展、连片规划、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生产联动、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优质的魔芋种植生产示范基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粮经套种“两不误、双丰收”,进一步拓宽了乡村振兴产业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