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普洱市专项工作机制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把双拥工作作为服务强军兴军、促进边疆稳定的重要抓手,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服务、军地共建等举措,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在全省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做法2次,为边疆民族地区军地协同发展提供了普洱实践。
强化机制创新,构建高效协同新格局。通过制度创新和流程优化,形成“党政主导、军地联动、全民参与”的共建体系。创新实施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双清单”制度,明确军地双方责任边界,建立军地重大事项通报、应急联动等3项机制。率先制定《社会化拥军单位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惠军政策确认、升级、公示“三轮筛查”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精准高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双拥志愿服务总队,组织73支老兵志愿服务队、双拥志愿服务队800余人参加志愿活动。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政绩考核,通过专题会商、军地互评等方式形成责任落实闭环。2021年以来,累计解决军地困难问题237件,实现部队、地方、当事人“三满意”。
聚焦精准服务,破解军人“三后”难题。全链条开展服务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实施退役军人“阳光安置”政策,2021年以来,设立220个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招录(聘)大学生退役士兵,高效安置退役军人300余名;2024年组织613名退役士兵开展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助力高质量就业,高效完成840名退役军人就业任务。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优待政策,2021年以来,累计招聘随军家属29名。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把“绿色通道”延伸到每个军人家庭,2021年以来,享受教育优待军人子女488名,官兵满意率达100%。
深化军地共建,双向赋能推动协同发展。驻普部队与地方双向发力,推动军地情感从“政策落实”向“情感交融”升华。驻普部队先后援建3所学校,受益学生1500余名。地方组建拥军联盟,建立覆盖法律、交通、旅游、医疗等领域的专属优待网络,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待。率先在全省开展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开设2条“拥军专线”,21家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拥军服务站”,33个A级景区减免门票,107家企业提供647项优待服务,累计惠及军人军属9.23万人次。将双拥文化融入城市肌理,编纂《普洱双拥丰碑情》,讲好双拥故事,开展国防教育、红色宣讲、关爱老兵等活动4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