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话,留给盛夏
随着夏天的离开,空气中也弥漫着告别的低语。篮球场上的拼搏与挥洒、食堂阿姨的一句“同学吃什么”、图书馆借了未还的书、十一点熄灯的宿舍,都是滚烫青春里的独家记忆。
没有哪个夏天会像毕业那个夏天那般热烈。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毕业那个夏天的故事,与青春再会,和当年匆匆离场的自己告个别。
“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在一个平和的清晨,便将一些人、一些事,永远留在了昨天。”
六月的风,携着蝉鸣,轻柔地涌进教室。时光如灵动的风,在校园四季间穿梭,轻抚每一寸土地。我们背着行囊,与十八岁那个满怀憧憬的自己再度重逢,只是这一次,是温柔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在一个平和的清晨,便将一些人、一些事,永远留在了昨天。
七年前,我告别边陲小镇,奔赴春城昆明。家乡的青山绿水赋予我坚韧,母校的专业培养给予我力量。在云南民族大学求学期间,我投身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600小时。我穿梭于少数民族村寨,以“火塘夜校”的形式,让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录制普通话学习音视频,指导村民使用“语言扶贫”App,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城乡、推动乡村振兴的纽带。疫情防控期间,我用拉祜语向乡亲们传递防疫知识。我曾在边境村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拉祜语基础教程支教活动,传播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
被看见是一种幸运,我和我的志愿服务故事登上了不同的平台。我向世界介绍云南民族文化,讲述我的志愿服务经历以及“一带一路”交流交融的故事,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些宝贵经历,让我荣获诸多荣誉,激发了我深耕志愿服务的热情,更铸就了我直面挑战的勇气。
回顾成长,轨迹如星辰般清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盲目跟从到独立思考,从畏惧挑战到从容应对。我逐渐领悟,求学之路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与世界和解的修行。七年时光在心底翻涌,图书馆的日与夜、科研的成与败、校园角落的欢笑与泪水,编织成我独一无二的青春图谱。
在这段旅程中,我始终保持观察与自省,为朝霞和夕阳驻足,与群山大海对话,和阳光雨露前行。坚守初心,向往远方,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在云岭大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
凯歌前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这个蝉鸣阵阵的夏天,我回首,与那个故事满满的校园轻轻道别。(付义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