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景谷 >> 正文



【移”出幸福好日子】景谷县兴民村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8/18/ 09:56 点击:




为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普洱市聚焦移民生态宜居和产业发展两个重点,抓实利益联结、收益分配、后续管理,统筹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移民产业发展、收益分配等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确保移民收入持续增长,移民群众安全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如今,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已成为普洱移民群众的真实写照,“新居民”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楠  文/图)连片烟田铺展绿意,采收身影穿梭其间,烤房里飘出阵阵烟香……时下正值烤烟采收期,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兴民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因糯扎渡水电站建设而搬迁的移民村,兴民村在民乐镇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搬迁房”变成“幸福家”,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他乡客”到“产业人”

移民村里种出“致富苗”

“刚搬来时心里慌,怕没地种、没活干,现在种烤烟,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站在自家烟地里,兴民村村民李有芝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笑开了花。2012年随村搬迁至民乐镇后,望着陌生的土地,李有芝和其他搬迁群众一样,一度愁容满面。民乐镇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精准筛选荷兰豆、烤烟、茶叶等适合搬迁群众发展的产业,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搞种植、兴养殖,手把手教技术、找销路。“我家今年种了15亩烤烟,光烤房里就收了1900杆、700夹烟叶,算下来有2950公斤,预计收入能超10万元。”李有芝算起账来底气十足。为了把产业做起来,她主动流转周边闲置土地连片种植,不仅自己扩大了规模,还帮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出租土地的农户每年能拿租金,农忙时来烟地帮忙采收、编烟、烘烤,每天还能挣100元工钱。“土地不荒了,口袋鼓了,大家的心也稳了。”李有芝的话道出了移民群众的心声。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

产业数据见证“致富加速度”

在兴民村,像李有芝这样靠产业致富的移民户并非个例。近年来,兴民村“两委”和民乐镇干部一起跑市场、联企业、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聚成“发展合力”。2025年,全村28户移民群众抱团发展烤烟产业,种植面积达501亩,每户最多种植30亩、最少种植10亩,形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格局。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全村烤烟产量预计有1500余担,收入可达248万元。对比2024年,种植农户增长3.7%,种植面积增长2.7%,产量增长5%,收入增幅更是达到7.3%。除了烤烟,村里还同步发展荷兰豆、茶叶种植和肉牛养殖,多元产业让移民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搬得出是基础,能致富才是目的。”民乐镇兴民村党总支书记李大勇说,如今的兴民村,不仅有了红火的产业,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房,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建了起来,孩子们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更重要的是,移民群众从“靠天吃饭”变成“产业当家”,从“异乡客”变成“主人翁”,脸上的笑容多了,心里的底气足了。

烟田里的“绿叶”变成增收的“金叶”,搬迁时的“忐忑心”变成致富后的“踏实感”。兴民村的实践证明,只要选准产业、精准帮扶,移民群众就能在新家园扎下根、富起来。






上一篇:永平镇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下一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 景谷县凤山镇基层治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