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将民族团结深深融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校园里的非遗课堂,还是在每个主题党日重温民族团结誓词,各族群众正以蓬勃生机和创新实践,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绚丽画卷。
普洱网讯(通讯员 鲁红梅 李易禅 文/图)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那迁村半山村民小组,青瓦白墙的杨正元故居静立山间。1928年,思普地区首位共产党员杨正元组建了中共宁洱特别支部,点燃了滇西南的革命火种。如今,这座彝族老宅已成为凝聚民族情感、驱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地标。
近年来,德化镇依托杨正元故居红色旅游的辐射效应,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引导各村发展水果、茶叶、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转化为富民增收的动能。
“小山村既能种植芒果、佛手、沃柑等水果,也能吃上‘文旅饭’。”德化镇龙树村党总支书记李加强说,龙树村距离杨正元故居9公里,借助红色旅游的契机,从2013年起,全村开始种植芒果、佛手、沃柑等水果,面积达2500多亩。
在发展种植中,龙树村坚持“村党总支+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健全完善了“烤烟+畜牧+水果+旅游康养体验”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与农户在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紧密结合的利益链条,进一步拓宽了水果销售渠道。“我家靠种植佛手,日子越过越好。”龙树村村民杨志祥说。
德化镇通过不断完善交通、水利、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陈列室、民族文化墙,实施民房改造、庭院美化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那迁村绿荫塘村民小组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家户户庭院外墙绘有多民族图案,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各族群众相敬如宾,互助互爱蔚然成风。如今,在这个有29户人家的小组,已有7家农家乐和民宿。
近年来,德化镇持续以民族团结筑牢乡村振兴之基,坚持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相融合,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农业产业为支撑,挖掘特色资源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养殖业,打造出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团结和谐的美丽乡村。
“我们把绿荫塘的白花池水、马鞍山的瀑布、荒田村善水坊茶庄的采茶体验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以‘红’促‘绿’、交融发展的精品旅游线路。”德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旅游线路,既能追寻革命足迹,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又能沉浸式感受乡村的生态环境之美,见证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