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将民族团结深深融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校园里的非遗课堂,还是在每个主题党日重温民族团结誓词,各族群众正以蓬勃生机和创新实践,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绚丽画卷。
普洱网讯(通讯员 方稷 魏喜杨)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云雾掠过哈尼族的砖瓦房,竹影映着彝族人家的火塘,16个民族共同编织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锦绣画卷。近年来,黎明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党建红串联民族情,在网格里绽放幸福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图景,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
“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每个月的主题党日,黎明乡的党员们总会举起右拳,重温民族团结誓词。
“阿叔,你家的土地纠纷,我们在火塘边慢慢说。”傍晚的彝族村寨里,网格员郑云波正和两户有纠纷的村民围坐火塘,倾听原委,调解矛盾。大家敞开心扉说话,距离越聊越近,这是黎明乡67个微网格的日常场景。目前,全乡已有专兼职网格员85名,分布在村村寨寨,将“五级网格”的温暖传递到家家户户。
“他们了解我们,知道我们的难处,跟着他们干心里踏实。”岔河村的村民这样描述村“两委”班子。在村“两委”换届后,岔河村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班子,打造“能人治村”新模式,村民的诉求回应率达98%,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干群关系显著改善。同时,建立了“村党总支+包联干部+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网格化服务体系,划定微网格14个,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岔河村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美丽村庄、省级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此外,岔河村还通过茶园改良,发展核桃、坚果、烤烟、佛手等产业,逐步形成“种养循环、四季增收”的产业格局。2024年,茶产业人均收入达8000元,带动3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黎明乡还扎实开展“归雁工程”,唤回了58名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169名乡贤带着智慧回乡,为6个行政村量身定制发展蓝图。如今的黎明乡,抬头是青山如黛,低头是村寨如画,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里,共享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