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勐先镇:多元阵地谱写民族团结之花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8/21/ 10:34 点击:




宁洱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将民族团结深深融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校园里的非遗课堂,还是在每个主题党日重温民族团结誓词,各族群众正以蓬勃生机和创新实践,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绚丽画卷。

普洱网讯(勐先镇党委 文/图)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有着“灵秀八潭茶酽勐先”的美誉,聚居着哈尼族、白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气息浓厚。近年来,勐先镇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中,以校园、村寨、企业等为多元阵地,通过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学们,我们在绣‘红石榴’的时候,要选取与图案颜色相匹配的绣线;刺绣时要注意针脚的长度和密度,保持针脚整齐均匀。”在勐先镇初级中学的课后服务兴趣班上,宣德村民间刺绣艺人苏晓君向学生详细讲解哈尼族平绣技艺的针法、常用的颜色和图案。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认真学习绣制哈尼族特色图案,红石榴、太阳花、神鸟等图案在学生手中逐渐显现。

哈尼族平绣工艺作为市级非遗项目,自2024年便走进了勐先镇的校园。学校开设的传承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在一针一线中传承哈尼文化,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宣德村蚌扎村民小组是传统的哈尼族村寨,寨子里的一砖一瓦都体现着浓郁的哈尼文化。哈尼族原生态舞蹈《筷子舞(迎亲舞)》是哈尼族群众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主要以哈尼族讨亲嫁女时的迎亲仪式进行,动作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

勐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释放文艺力量的过程中,勐先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挖掘、整理,结合当地群众的劳作场景,创作完成了哈尼族原生态舞蹈《筷子舞》《打春鼓》《木浩悟义》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并通过展演和培训的方式,让民族文化走进千万家。

2024年,本土人才张金莉创办了普洱蚌扎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依托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项目,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灵感,融合哈尼族传统制作技艺和蝴蝶花、太阳花等纹样,开发了手链、香包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更有欧洲游客慕名前来购买。“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创新表达,也向消费者宣传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张金莉说,在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收入的转化后,要让少数民族群众在文化传承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勐先镇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中,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党建引领,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等工作协同推进。从校园里的非遗传承,到村寨里的文化活动,再到企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勐先镇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道路,让民族团结之花沁润着各族人民的心,也让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






上一篇:左手咖啡右手茶 普洱古镇成暑期打卡地 下一篇:黎明乡:党建红串联民族情 网格里绽放幸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