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酒井乡党委 文/图)晨雾笼罩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岩因村蜿蜒的山路,一个娇小的身影正骑着摩托车颠簸前行。身高1.53米的钟丽萍背着沉重的药箱,里面装着听诊器、血压计和急救药品。她正赶往8公里外的寨子,赶在村民出门采茶前完成健康随访。
2017年,年仅21岁的钟丽萍毅然回到小山村,成为一名没有编制的乡村医生。自此,这个哈尼族姑娘就像一朵绽放在山间的向阳花,以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上2000多名村民的健康。
清晨7点,岩因村卫生室的门还未完全打开,已有几位老人等候在外。钟丽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问诊、开药、注射、针灸、拔火罐,她在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日行万步。因为白天要劳作,病人总在清晨或傍晚扎堆而来,挤满诊室、药房和治疗室。乡村医生几乎都是“全科医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从头疼脑热到感冒拉肚子,再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无一不属其职责范畴。尽管村卫生室距离钟丽萍家仅1公里,她却常年住在卫生室,全天待命,随时为村民服务。村民们说:“半夜生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小钟大夫打电话。”
在日复一日的行医生涯中,钟丽萍经历过多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一个深夜,一位产妇即将临盆,她不会说汉语且拒绝去医院,坚持在家生产。钟丽萍赶到时发现产妇情况极不稳定,当机立断送往县级医院。途中,产妇在车上分娩,最终母女平安。另一次,一位妇女突发急症,从县城驶来的救护车要1小时才能到达。钟丽萍毫不犹豫驾车将患者送医,在蜿蜒山路上将半个小时多的车程缩短至20多分钟,与死神赛跑结束后,她在医院走廊才感受到双腿发软……
7年间,钟丽萍累计出急诊70余次,转诊危急重症患者40余人。根据季节和气候,钟丽萍也会适时调整卫生室的药物储备。结合当地村民劳作和爱吃生肉的生活习惯,她调整诊疗方向,收集了200多份粪便送去做土源性线虫病检测;务农时节,因为村民经常被马蜂蜇伤或农药中毒,她就反复宣传自救知识;搬运重物时,村民们习惯将箩筐的布带撑在脑门上,导致许多人脊椎和关节会时不时疼痛,在一家基金会帮助下,钟丽萍进修了中医康复理疗技能,回村后开设了一间理疗室,开展了针灸、拔火罐等诊疗,每次仅收10元材料费。
在岩因村,钟丽萍不仅是医生,更是村民的“家人”。因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留在家中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儿童,为及时了解他们的病情,钟丽萍每个季度都会入户随访。她允许村民赊账看病,从不催促缴费,遇到孤寡老人,她自掏腰包买药。正如钟丽萍所说:“我是来做医生的,不是来做生意的。”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架起了钟丽萍与乡亲们之间信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