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普洱市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总基调,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普洱网讯(通讯员 田婷 赵千梅)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镇板河村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多措并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实干担当破解民生难题,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图景。
激活党员“红细胞”,筑牢治理“桥头堡”。通过“群众推荐+党员评议+组织考察”,将3名懂技术、善经营、能服众的党员干部调整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形成“总支书记抓总、委员分线负责、党员分片落实”的责任体系。针对全村5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的特点,推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包保村民小组”“党员包保特殊户”机制,50余名党员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代办员,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村组角落。升级改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将社保、医保、民政等事项纳入代办清单,实现“群众动嘴、党员跑腿”。
织密网格“防护网”,提升治理“精细度”。通过构建“网格长+挂村领导+法治副村长”的体系,将全村5个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村级网格和31个微网格,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任网格长,小组干部、党员骨干任微网格员,形成“支部—网格—农户”三级联动体系,明确“信息采集、政策传达、矛盾调解、隐患排查”4项职责。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通过“双重表彰”机制正向激励网格员队伍,精心评选优秀网格员与微网格员,在重要节点举行表彰活动,充分调动网格员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网格微信群,由5名网格员、31名微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信息上报等工作,并借助网格微信群实现“发现问题—反馈处置—结果公示”的实时闭环。
拓宽产业“致富路”,鼓起群众“钱袋子”。持续巩固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入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入花糯玉米鲜食加工项目,以“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加工+销售”等模式,建立了一条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食用糯玉米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花糯玉米种植,预计带动每亩增收不少于3000元。引进多家企业落地发展,培育红米、花糯玉米、灯笼果、人参果等产业,吸纳大量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季节性用工3000余人次,年人均增收不低于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