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近百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历经风雨,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保卫国家、服务人民的坚强柱石。为弘扬军人精神,展现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深,本报深入挖掘我市多位退役老兵的感人故事,以平凡个体的闪光瞬间,映照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与时代风采。这些老兵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脱下军装后仍以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担当。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信仰的缩影,是军民同心、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让我们共同致敬最可爱的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成为村民们信赖的“兵支书”。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建设村的村民王刚从部队退役后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于2016年4月,当选为建设村党支部书记,2020年换届开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在当选为建设村干部之后,面对村组贫困落后、产业发展难的情况,王刚组织村里的党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成立了“互助小组”。在“互助小组”的努力下,建设村发展按下快进键,村组建设与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一跃成为全县基层党建示范点、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文明村和示范村。2019年、2021年建设村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组;2021年,村级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23年,被评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2024年,建设村党总支获评市级云岭先锋党支部。
茶产业是建设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亩,覆盖16个村民小组174户696人。建设村充分发挥乐东山古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营盘茶厂等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建立了“村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发展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产业。通过企业统一绿色环保采收加工,让本地茶农的产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茶农管护积极性得到提升。
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同时,建设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村民增收渠道。通过积极争取57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村在小宽粟、大园圃村民小组流转土地20余亩,建成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王刚选优配强村组干部,把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作为“纳才”对象,择优吸纳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工作中,王刚始终把老百姓冷暖放在心上,积极带领村干部深入偏远小组入户走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
近年来,王刚先后获得“市级表现突出退役军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普洱市最美退役军人”“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县级优秀等次村干部”“普洱好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