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普洱各地“丰”景如画,当地农民抢抓好天气开镰收割。近年来,普洱市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和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推广优质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普洱网讯(通讯员 朱榆倩 唐瑞 金晓凤 文/图)眼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山地间稻浪翻滚,农户的身影与轰鸣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一幅热闹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在嘉禾乡联合村中良田村民小组,村民张夸中正仔细检查收割农具,等待山间云雾散去下地采收。“以前种水稻,既要挖水沟又要反复除草,费工又费力。现在种旱地优质稻省心多了,不用育秧、插秧就能直接播种收割。”谈及种植变化,张夸中话语里满是认可。
作为稻谷增收的新途径,旱地优质稻虽对气候、海拔有一定要求,却能像玉米一样在山地种植,大幅减少劳动力投入。江城县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今年初便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原则,精选优质、耐旱、抗病、稳产广适的稻种,重点在全县海拔1300米以下、雨热资源充沛的中低海拔区域,以及土壤有“夜潮”现象的平缓山地、台地推广种植。
“今年我们共推广2万亩旱地优质稻,其中核心示范区6000亩。我们不仅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和部分农药,还组建技术团队全程跟踪服务。”江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忠华介绍,专业技术指导让农户种粮信心更足。以张夸中为例,他家3亩多地全部种上了旱地优质稻,看着半人高的稻株,他忍不住反复抚摸稻穗:“一开始总担心收成不好,现在看来是大丰收!往年只能收十几袋稻谷,今年估计能收三十多袋,种粮几十年,今年收成最好。”
今年以来,江城县将旱地优质稻种植作为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重要抓手,围绕2万亩种植计划构建“科技+物资+服务”三位一体扶持体系,推动旱地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双提升。“通过持续摸索,我们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定期指导和跟踪服务,近期测产数据显示,旱地优质稻平均亩产达470公斤,最高亩产突破502公斤。”杨忠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