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普洱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永平镇的旱稻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预示着粮食的丰收;“旱稻+蔬菜”的高效轮种模式,让土地效益倍增,为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筑牢根基……一幅幅丰收的画卷,是普洱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践行粮食安全战略的生动写照。
普洱网讯(通讯员 丰诗有 王星月 文/图)时下,走进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磨庆村羊奶箐村民小组甘蔗种植地块,蔗农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施肥,在一排排甘蔗地浇灌丰收的希望。
甘蔗地里一垄垄甘蔗茎节粗大挺拔,宽大肥厚的甘蔗叶随风摇曳,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我种了20亩粤翠类甘蔗,秆高粗壮、色泽好,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没有遇到灾害。目前,已经修了两次甘蔗叶,再修三次就可以收获了,今年预计产量200余吨,收入50余万元。”种植户张丕富一边修去甘蔗叶一边笑呵呵地说。
张丕富说,这几年甘蔗种得好,全靠外出取经。“我的种植经验是从广东、广西等地水果甘蔗种植基地学来的,从种植、管理、施肥、修叶到防治疾病,都是按照他们的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并结合我们本地实际不断改进。”
甘蔗地成了按板镇的“绿色银行”,蔗农们笑容满面,充满了对丰收的期望。据统计,按板镇共种植粤翠类甘蔗250亩,预计产量2500余吨,产值6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