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郭春祥)“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日前,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总结全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部署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释放出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强烈信号。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经常性工作。自部署启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聚焦“防、教、查、树”等方面,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普洱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突出“防”建章立制整体谋划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作风建设既要抓惩治、治已病,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又要抓预防、治未病,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探索建立预防机制,健全完善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将纠治“四风”纳入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任务,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抓作风促落实专项整治工作,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责任、作风转变、工作成效“5个重点”,督促全市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构建强化学习谋落实、任务清单盯落实、排查整治促落实、开门整治督落实、督查尖兵保落实、晾晒通报比落实、问责激励强落实“7个抓落实”工作体系,着力抓早抓小抓经常,防微杜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违规吃喝是作风问题的典型表现,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对部门单位公务接待报销凭证,督促严格执行接待公函、接待审批单、接待清单、餐费清单等入账制度,严防违规吃喝问题。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规范培训机制,严防借培训之名公款旅游、违规吃喝等问题,进一步严格培训管理、严肃培训纪律。景东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健全杜绝餐饮浪费机制,对公务接待、工作用餐限制陪餐人数、限制用餐金额,通过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措施,推进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注重“教”强化教育纯洁思想
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多措并举强化教育引导,督促各部门单位严格落实作风建设主体责任。
在教育形式创新上,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教育体系。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及时推送党章党规解读、典型违纪违法案例剖析、廉洁人物事迹等内容,让党员干部随时学、便捷学。目前,已推送各类学习资源200余期,累计阅读量超20万人次。线下则整合本地红色资源与廉政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烈士陵园、红色革命基地等开展主题教育,到普洱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现场答疑互动等方式,让纪律教育从“纸上”走向“心上”。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党员干部的特点,教育引导工作还注重精准化施策。思茅区纪委监委聚焦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通过召开专题廉政谈话会、发送廉政提醒函、组织观看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片等方式,强化其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针对窗口单位、执法监管等重点领域党员干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教育,选取涉及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典型案例,组织相关部门党员干部深入研讨整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纪委监委面对新入职、新提拔党员干部,将纪律教育纳入岗前培训、任前谈话必修课,通过签订廉洁承诺书、开展廉政知识测试等方式,帮助其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用好“查”深化风腐同查同治
“四风”问题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互为表里。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研究风腐一体、同根同源的特点规律,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和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方面,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在纠治“四风”中,坚持“由风查腐”循线深挖,在案件查办中,坚持“由腐纠风”双向突破,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
在监督检查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违规饮酒、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四风”易发多发问题,以“零容忍”态度强化监督执纪。一方面,整合督查力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机关食堂、餐饮场所、公务用车停放点等关键区域开展明察暗访,同时联动市场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核查公务消费票据、婚宴寿宴报备记录、公车使用轨迹等数据,精准发现隐形变异问题线索;另一方面,对顶风违纪行为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建立“线索核查—立案审查—党纪政务处分—通报曝光”闭环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相关监督276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7人,曝光典型案例38起44人,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
为巩固整治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标本兼治,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制度漏洞,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涉案单位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同时,畅通“12388”信访举报热线、网络举报平台等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纪委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切实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效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强化“树”纠“四风”树新风并举
纠“四风”和树新风相辅相成,既要坚决查处纠正不良风气,又要积极培育和弘扬新风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纠树并举、激浊与扬清并重,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为抓手,将制度约束的“刚性”与文化浸润的“柔性”有机结合,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节点”既是“考点”,节风连着作风。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立足早安排、早部署、早提醒,提前制定节日期间作风建设检查工作方案,针对关键人群、重点环节,梳理形成监督检查清单,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分类施策、精准监督,狠刹“吃喝风”“红包风”“送礼风”,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家庭为“小切口”,不断拓展载体、创新形式、强化宣传,大力开展“好家风‘廉’接好作风”建设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好家风引领干事创业。西盟佤族自治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新风正气,以社风民风与乡村文明互促共进为切入点,重点瞄准群众愿意接受、经常涉及的问题,树立“红白喜事”新风,要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操办红白喜事时坚持尚俭戒奢、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引导社会公众破旧俗、立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