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公安:创新警务机制 夯实平安基石 护航高质量发展
在普洱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边境安全与人民幸福始终是发展的基石。从“四加四变”模式护航边境安全,到模式织密摩托车安全网,实现涉摩亡人事故“零发生”,普洱市在基层治理与安全保障上不断创新。同时,“四个坚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这一系列措施,是普洱市在新时代征程中交出的优异答卷。
近年来,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一直是道路交通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景东彝族自治县公安局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创新推出工作模式,以严格执法规范交通秩序,以暖心服务夯实安全基础,构建起覆盖全县摩托车安全管控的网络。2025年以来,全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1.4%,涉摩托车亡人事故实现“零发生”,交通安全治理成效显著。
针对酒驾醉驾、违法载人、不戴安全头盔三类易导致摩托车亡人事故的主要违法行为,景东公安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开展系统治理。在整治酒驾方面,警方研判分析,紧盯城区早晚上下学、聚餐时段,以及乡(镇)赶集、红白喜事等重点节点,组织开展路检路查105场次,查处涉摩违法11466起,其中酒驾503起。在治理违法载人方面,警方实施分片包保机制,聚焦学生接送、老年人代步车等高风险场景,开展路面勤务523场次,教育劝导8425人次,查处违法载人行为1112起。此外,联合教育部门创新建立“护学岗+班级通报+操行评价”管理模式,有效遏制了涉学交通风险。
在推动头盔佩戴方面,警方从销售源头入手,推动12家摩托车销售企业落实“购车赠盔”,已赠送安全头盔5605顶。同时,加强路面查处和单位宣传,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覆盖1.5万人次。目前,全县头盔佩戴率显著提升,群众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除严格执法外,景东公安还注重“软性引导”,整合多方力量开展交通安全劝导,真正让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通过视频巡查和卡口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违法高发时段和路段,7次推送线索至基层开展“点对点”劝导,现场纠正不文明行为3600余起。依托5个农村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室,联动村干部、网格员、教师等力量,在民俗活动、红白喜事等场合开展劝导289场,切实把好农村交通安全关。
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景东公安始终秉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理念,以源头管理为重点,通过机制联动拓展服务覆盖面,让群众既感受到管理力度,又体验到服务温度。警方在交管大队和派出所设立10个“车驾管”便民窗口,严把登记、检测、考试等源头关;组织流动车管所下乡服务35次,办理驾考1750人、车辆检验6566辆、驾驶证审验3297人,有效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无牌车辆上路问题,联合摩托车销售商、检测站设立12个便民服务点,年内办理“车驾管”业务5068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理相关业务。此外,通过深化警邮、警保协作,将驾考、注册、检验、报废等高频业务延伸至村级,已办理驾考1463人、注册登记1114辆、报废车辆564辆,实现群众“家门口办业务”,切实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本版文图由普洱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