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思茅区以高原特色野生蔬菜为突破口,告别传统“靠天吃饭”模式,通过人工种植和野生抚育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生产示范园,为农户开辟增收新渠道,威远镇奏响“烟+N”轮作协奏曲,实现一地多收、四季增收,激活了土地潜能;团田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强化联农带农机制,让核桃树成为百姓的“致富树”。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普洱市各县(区)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普洱网讯(通讯员 郭能 李海艳)金秋时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团田镇连绵的群山间,4万亩核桃迎来采收季。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饱满的青皮核桃簇拥成串,村民采收忙、收购点交易旺,勾勒出一幅“果丰民富”的丰收图景。
走进团田镇老围村的核桃林,村民们手持竹竿轻敲枝头,青皮核桃如雨点般掉落,清脆的“噼啪”声与农户的欢笑声相互交织。
随着核桃集中采收,收购点也迎来交易高峰。傍晚时分,农户们驾驶着满载青皮核桃的车辆陆续赶来,在收购点外排起长队,称重、结算,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核桃采收期将持续一个月,这几天集中上市,每天可收购60吨,大多数青皮核桃销往大理、曲靖等地。”正在老围村收购核桃的收购商胡良成说。
采收旺季,胡良成聘请附近村民负责核桃去皮、搬运,最多时用工达40人,可为周边村民增加一笔可观的务工收入。“今年新增了去壳和烘干设备,打算自己加工一部分出售。后期,我将继续完善核桃加工厂,争取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加稳定的销售渠道。”胡良成说。
团田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结出的核桃外壳薄、果仁饱满。凭借优良品质,“团田核桃”深受消费者青睐,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名片。目前,全镇核桃种植面积达42447亩,覆盖7个行政村,现有百年以上核桃树有100余株,年产量4000余吨,核桃产业已成为团田镇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团田镇持续推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不断提升“团田核桃”地标产品影响力,并逐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让核桃产业持续释放富民增收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