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勉励边疆各族群众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普洱各族人民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笃行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开创普洱发展新局面。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各级党委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推进经济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物质基础。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2012年411.66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188.93亿元,年均增长7.9%。持续推进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建设,茶产业综合产值超390亿元,咖啡产量居全国半壁江山;建成全国最大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示范区;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和“林浆纸·林板家居一体化”加快发展,景迈山成功申遗,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普洱成为全省“一市两机场”的4个州(市)之一,内连外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速形成,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推进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实施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构筑精神家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文化基础。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升改造各级博物馆10个、文化馆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95个,实现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12个主题公园、12个主题街道、11个4A级景区、31个教育基地、19个示范学校的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全覆盖,构建起“馆、中心、基地”于一体的宣传教育阵地;广泛组织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精品文艺汇演和“舞动民族风共叙团结情”等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作品。彝剧《秀水河边》入选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拉祜族舞蹈《摆出一个春天》进入第十三届“荷花奖”决赛并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舞蹈类奖项;《澜沧水长》《宾弄赛嗨》等文艺精品走进国家大剧院,登上央视舞台,并在全国巡演。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主题教育,打造了“誓词碑”“景迈山”“坐上火车去宣讲”等特色宣讲品牌。创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93条“周末游”“研学游”等主题线路,4个景区纳入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线路,提质升级3条促“三交”旅游环线。
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基础。坚持以提高民族地区民生保障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每年办好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区)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2024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1万人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金8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0.8万人,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71个、城市危旧房改造1402套,建设保障性住房2515套,交付保交楼、保交房5600套。
加快绿色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生态基础。普洱市森林覆盖率68.23%,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8.9%,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景东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成功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坚守绿色底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首创“GDP+GEP”双核算体系、发布全省首个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到推出林业碳汇质押融资、碳汇指数保险,再到开发普洱茶碳足迹认证产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程。推出碳账户平台与“碳惠普洱”小程序,碳账户平台覆盖多领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碳排放的可视化、可量化、可追溯,推动低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孟连县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推广“334”利益分配机制,牛油果预估产值超6.8亿元,带动上万农户增收。作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宁洱县完成碳汇交易7681.77吨、资金26万余元,给试点村带来户均2000元的收入。西盟佤族自治县种植澳洲坚果,推行“政府+企业+村组+群众”联动模式和“37”利益分配机制(农户占亩资产70%、企业占亩资产30%),等等,这些创新探索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加强基层治理,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政策引导上,颁布实施各类条例53条。在互助机制上,持续完善“383”工作机制和“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建立四级协调处理涉民族因素影响团结稳定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等。孟连县深化“党组织+宾弄赛嗨+N”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典范。涌现出墨江曼海、思茅白沙坡等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新经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们要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信任重托,始终心向党、心向祖国、心向核心,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普洱这片热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作者单位:普洱市委党校 倪晓霞 郑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