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是秋天最美的风景。近年来,普洱市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全市广大乡村生机勃勃,乡村活力越来越足,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 文/图)日前,记者在思茅区倚象镇石膏箐村采访时看到,绿油油的甜龙竹蓬随处可见,竹园内,村民正在忙着“打笋”,把刚刚冒出土两三寸的竹笋及时挖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石膏箐村属于典型的河谷气候,水资源丰富,天气炎热,适宜种植甜龙竹,一年四季都有鲜竹笋。”石膏箐村村民徐进才告诉记者,竹笋经济效益好,是村民的“摇钱树”,即便价格最低时每公斤鲜竹笋价格也不低于5元,到了春节期间,每公斤鲜竹笋价格高达40元。徐进才说,他家种植了20亩甜龙竹,亩产量在340公斤至500公斤,最多时一天能挖鲜笋300公斤。
据介绍,石膏箐村的竹笋不愁销路,既可自行销往全国各地,也可出售给到村里的采购商,还可以直接销售给村里的甜龙竹笋加工厂。目前,工厂每天可加工鲜笋50吨,生产鲜切笋、速冻笋、卤笋等产品,竹笋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近年来,石膏箐村大力发展甜龙竹产业,被誉为“普洱甜龙竹笋第一村”。目前,全村甜龙竹种植面积达1万亩,助农增收效果日趋明显,种植户人均收入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