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罗文清)近年来,普洱市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支撑,稳步推动边疆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勾勒出一幅“数字边疆”新图景。截至7月,全市已建成5G基站10086个,行政村5G通达率100%,20户以上自然村5G通达率超93%。
数字技术激活发展新动能
普洱市将通信技术创新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成为激活传统产业的“金钥匙”。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基地以“5G+物联网技术”打造了智慧管理系统,遍布茶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数据经云端分析后形成精准的种植方案,使茶叶品质提升15%,带动133户茶农年均增收2300余万元。
在文化旅游领域,数字智慧焕发活力。在景迈山古茶林,通过“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实现古茶林5G网络全覆盖,助力布朗族村民通过直播销售茶叶增收35%以上。同时,规划打造的元宇宙游览平台,让游客戴上VR设备,即可“穿越”到古茶林的历史场景中。从传统茶园到数字景区,创新技术正在重塑普洱的产业形态。
依托中老铁路这条“黄金纽带”,普洱市积极打造跨境数字合作新高地。铁路沿线实现4G/5G网络100%覆盖,下载速率最高达680兆比特,彻底解决了列车穿越隧道时网络中断问题。普洱茶、普洱咖啡通过铁路物流成本降低30%,出口效率提升40%。此外,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不仅加速了货物往来,更促进了文化交流,沿线景区客流量稳步增长,“铁路通、信号通、人心通”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
城乡数字鸿沟日渐缩小
普洱市着力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服务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在景东彝族自治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援建的“互联网+医疗”系统已完成近200例疑难重症远程会诊,800余次远程培训覆盖医务人员2.39万人次,区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5G+”远程医疗让边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服务。
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的使用成为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切入口。普洱学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校园AI教育平台,使学生通过VR设备体验虚拟实验室;44个边境村的5G网络全覆盖,让乡村教师能随时参加线上教研活动。市通管办持续发挥信息通信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民共享的数字生态。
普洱市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390.18%。通过完善一体化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社保、医疗等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同,全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均衡布局。通过实施“百日攻坚”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市44个边境村已实现5G全覆盖,20户以上自然村4G通达率达100%,改变了过去“山里信号弱、沟通靠喊话”的困境。
生态保护与通信建设共推进
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普洱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探索出一条“建基站不毁生态、保生态不忘通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城区,普洱市推广通信设施与市政设施融合建设模式,将5G微站集成到路灯、公交站台等设施中,既解决了传统基站选址难问题,又减少碳排放达30%。在思茅区,这种“隐形基站”已建成29个,既保障了商业区的高速网络,又维护了城市景观和谐。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核心区,则采用生态友好型施工方案,将5G基站巧妙融入茶林景观,20天完成5个基站建设,却未破坏一片古茶林。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普洱市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让数字边疆根基更牢固,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