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李兴盛 文/图)记者从普洱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针对所在产区存在的产业科技问题,开展了普通玉米优良组合的联合鉴定、优质资源征集与鉴定、西南玉米区高产高蛋白玉米种源创制、鲜食玉米新品种联合测试等工作,助推玉米产业实现新突破。
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完成137份普通玉米优良组合联合鉴定,完成12个高产高蛋白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完成40个鲜食玉米联合鉴定试验,筛选出优良品种10余个及苗头性组合20余份;形成玉米密植丰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体系,提升玉米生产水平,单产提高5%以上;集成“高抗品种、秸秆还田、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化控抗逆”等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玉米大豆“2+3”“2+4”模式,玉米平均亩产量578.6公斤、大豆平均亩产量79.5公斤,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筛选出川单99、正大811、滇喜168等优良品种,建立了一套“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依托澜沧、墨江、景谷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县,通过优良品种选择、规格化栽培、科学施肥、密植精播、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应用,平均单产提升均超过10%。
据悉,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指导下,普洱市还构建了逆境灾害防控机制;针对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和旱涝急转极端天气,建立了“预警、防控、救灾”机制,实现“虫口夺粮”和“防灾减损”;完善了技术培训体系,依托“政府引导+技术支撑+企业推广”模式,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户近8000人次。以科技为纽带对接龙头企业,推广特色品种,构建“种植+加工+收储”的全链条发展集群。
2024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由2021年的294.45万亩增至337.24万亩,增幅14.5%;单产从248.9公斤提升至264.6公斤,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