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茅喝咖啡,去墨江吃烧烤、到江城打匹克球……金秋时节,当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逢,中秋明月与国庆红旗同映,普洱迎来了新一轮的出游热潮,各县(区)积极创新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纷纷推出了丰富的文旅“大餐”,促进市场释放新活力,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景象。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 通讯员 杨媚 明配英 李润权 杨光要 文/图)中秋节前后,月饼与鲜花成为普洱群众消费的焦点。思茅“月饼一条街”一摊难求,宁洱花卉市场人流如织;手工豆沙月饼、咖啡火腿月饼等特色产品备受追捧,传统工艺与创新风味共存……
月饼与鲜花成“宠儿”
和往年一样,距离中秋节还有四五天的时间,思茅五一农贸市场管理方就在忙着筹备一年一度的“月饼一条街”开街各项工作。今年恰好“双节”相逢,吸引众多月饼销售商入驻,一度“一摊难求”。李成林凭借着20余年丰富的月饼销售经验,在“月饼一条街”选到一个“黄金”摊位。收益最好时,李成林一天的销售额就接近两万元。在“月饼一条街”,类似李成林这样的销售商还有很多。
除了“月饼一条街”,普洱中心城区各大超市也是市民选购月饼的好去处。每年中秋前夕,普洱中心城区各大超市都设有月饼销售专区。节前,记者在天生祥超市中心店的月饼专区看到,货架上各式月饼琳琅满目,摆放整齐、包装精美,有椰蓉、莲蓉、豆沙等多种口味,吸引市民驻足挑选。当天,一些品牌还做促销活动,货架前人流涌动,一件月饼开箱不到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在各个县(区),这样的销售场景也不少见。走进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市场,杂粮糕、饵块等传统美食是热销货。在制作杂粮糕的工坊里,店家忙得不亦乐乎,进行原料清洗、蒸煮、包装等。据介绍,每年中秋佳节,糯香味醇的杂粮糕通过快递“飞”向全国各地。今年,有天津、新疆、重庆、浙江等外地客户提前预订,共寄发了1000多个。
除了特色美食,各类鲜花亦是宁洱县“双节”市场中的“宠儿”。花卉市场,红艳的山茶花肆意绽放、蝴蝶兰姿态优雅、多彩的玻璃翠娇艳欲滴……大家穿梭在花丛之间,精心挑选着心仪的花卉,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前来买花的姜凤美高兴地说:“节假日买两盆花摆在家里显得很喜庆,边吃月饼边赏花,感到很幸福。”
特色月饼受追捧
在“双节”期间,相比加工厂规模化生产的月饼,手工制作的月饼也备受消费者青睐。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排队等待,晚上9时许,在思茅老街戴家巷欣记豆沙糕点店,来自江苏的游客俞静蕾接过热乎乎的月饼,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欣记豆沙糕点店已经开了近30年,随着思茅老街旅游升温,糕点店的消费群体也在扩容,除了本地市民,也有大量的外地游客在排长队。
手工月饼制作速度慢、价格高,消费者为何甘愿买单?游客俞静蕾道出了原因之一:“排队两三个小时购买手工制作的月饼,看重的不只是品质,更重要的是情绪价值。在旅游中尝试着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可以暂时把‘快节奏’的压力和焦虑感给消解了,享受一份慢时光的惬意,换来的是快乐和满足感。”
在梅子湖公园举办的普洱原产地咖啡文化季活动现场,一款名叫普洱咖啡火腿月饼的产品引得消费者争相购买。普融优选工作人员包一航介绍,此款月饼的咖啡产自普洱本地,肉丁同样选用产自普洱本地的精品火腿,拆开包装就能闻到咖啡的清香,吃起来外皮酥脆、内馅咸香,还有咖啡回甘。包装设计也是咖啡火腿月饼的亮点之一,铁罐上印有二十四节气图案,并融入咖啡元素。“出场即巅峰,上市就成了王炸。”来自广东的游客陈之艺在品尝咖啡火腿月饼之后说。
在景东彝族自治县,糖果糕点厂用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出了一款款经典口味的月饼。景东县糖果糕点厂厂长赵莉介绍,中秋节前一周,上百名工人加班加点赶制月饼,每天能制作1万多个。厂里推出了20余种口味的月饼,价位从每个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豆沙月饼、玫瑰月饼等深受消费者青睐。前来购买月饼的赵芮说:“我从小就喜欢吃景东县糖果糕点厂的月饼,款式和口味都比较多。我准备买一些寄给远方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尝一尝我们景东的味道。”
景东手工月饼以皮薄松软、色泽金黄、口齿留香而闻名。随着景东月饼在市场上的热度持续攀升,景东县糖果糕点厂的销售渠道已经从线下延伸为线上线下全覆盖。依托稳定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糕点厂每年生产的月饼产量和销售量均实现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