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从北部大牲畜集散中心年成交额破亿,到从业人员集中充电蓄能促进渔业发展;从紫胶“树上流金”,到核桃“链”就高原丰收景……事实证明,只有立足特色资源,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才能把小小紫胶、一颗核桃、一头黄牛、一条条小鱼做成大产业,让山头、田间、车间、直播间全场景增值,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产业碗”、鼓起“钱袋子”。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桂霞 陈家黎 文/图)2024年8月,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复兴村的普洱北部大牲畜集散中心(以下简称“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试运营一年多来,累计完成大牲畜交易量2.1万头,总成交额突破1亿元,交易日日均交易额达130万元。
清晨7点,集散中心已人声鼎沸,牛叫声、议价声、车辆声此起彼伏。“我每个赶集日都来,有时买有时卖,今天卖了6头牛。这里牛价公道、配套齐全,我们很愿意来交易。”牛商周兴云说。客商刘开茂也称赞:“牲畜品种多、品质好,价格合理,今天买了4头牛,准备销往玉溪市等地。”
集散中心管理人员李发荣介绍,普洱北部大牲畜集散中心的交易以本地小黄牛为主,兼顾骡、马、驴等大牲畜,辐射镇沅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并延伸至临沧市、玉溪市等地。集散中心的繁荣有力带动了周边发展。目前,能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2个,间接带动运输、餐饮、民宿等行业就业78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