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从北部大牲畜集散中心年成交额破亿,到从业人员集中充电蓄能促进渔业发展;从紫胶“树上流金”,到核桃“链”就高原丰收景……事实证明,只有立足特色资源,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才能把小小紫胶、一颗核桃、一头黄牛、一条条小鱼做成大产业,让山头、田间、车间、直播间全场景增值,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产业碗”、鼓起“钱袋子”。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易云香)10月10日至11日,2025年普洱市渔业高质量安全发展培训班在思茅区举行,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相关负责人、渔业技术骨干以及养殖企业、养殖大户等共80余人参加。
培训旨在分析当前全市渔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扎实推进全市渔业生产,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培训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方式,邀请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省渔业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与渔业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系统讲解,提升学员理论水平。观摩环节,参训人员走进倚象镇设施渔业和水产尾水治理示范基地、龙潭乡“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边参观边听讲解,认真观察、拍摄记录,并就细节问题向基地负责人请教。交流研讨环节,学员分享稻渔综合种养经验,针对田间工程改造等进行互动答疑。
本次培训紧密结合普洱市渔业发展需求,既有宏观现状分析,也有具体技术方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大家纷纷表示,培训接地气、干货满满,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