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西盟 >> 正文



【金秋绘丰景 多彩农耕谱新章】西盟县:邻里互助绘“丰”景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10/17/ 10:29 点击:




金秋送爽,普洱大地处处唱响丰收的欢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邻里互助与产业示范相得益彰。农业机械化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奏响了高效丰收的序曲;“亲戚经济”的温情互助,让特色种植之路越走越宽;古法新米的清香与现代生态理念的融合,让农耕文明焕发新生。普洱的丰收季,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坚实注脚,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普洱网讯(通讯员  刁弘智  欧南罕)金秋时节,西盟佤族自治县迎来丰收季。田野间稻穗低垂、果蔬飘香,农户们抢抓农时采收,新型农机穿梭作业,邻里互助确保颗粒归仓,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稻田里的“机器革命”

岳宋乡曼亨村木古坝的田野上,机器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村民小四家正用新买的收割机采收双季稻,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丰收的光泽。他家今年种了7亩水稻,收了整整40袋。小四笑着说:“以前靠人工,1亩地要忙好几天,现在机器一开,1个多小时就搞定了。”更让人欣喜的是,他家这台收割机不只自家用,还帮村民收割,每袋收10元工钱,成了增收的“副业”。

小四家的变化,是全县农业机械化普及的缩影。近年来,西盟县持续把粮食生产作为压舱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政策扶持到技术培训,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到农机补贴,真正让“机器下田”成为现实,传统农业正逐步迈向现代化。

花生地里的“亲戚经济”

如果说稻田里是“机器革命”,那勐梭镇勐梭村九组的花生地里,则是一场“人情经济”的生动写照。

勐梭村九组村民艾罕孟家今年种了6亩花生,亩均产值近万元。采收时节,他叫上亲戚朋友一起来帮忙,地里笑声不断,汗水与喜悦交织。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在参加一场家庭聚会。

“以前不知道种什么农作物收益高,看到村里有人种花生赚了钱,我们也跟着试种,没想到收益这么好。”艾罕孟说。

这种“亲戚帮亲戚、乡亲带乡亲”的模式,是西盟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道独特风景。通过“示范种植+邻里带动”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特色农业之路,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玉米架上的“金色丰年”

走进新厂镇窝羊村三组岩沙家的院子,屋檐下挂满了金黄的玉米,好似一幅天然的风景画。今年岩沙家种了6亩玉米,收了15袋,约750公斤。“玉米是我们家的‘稳当粮’,平时喂鸡、养猪都靠它,多余的还能卖点钱。”岩沙一边翻晒玉米一边说。

在西盟,玉米虽是传统作物,但其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依旧稳固。随着农业技术的普及,玉米种植也从过去的“靠天吃饭”转向“科学种植”。如今,不少农户开始尝试玉米和豆类轮作模式,既保护了土地,又提高了产量。

更重要的是,玉米丰收的背后,是农村生态的持续改善。秸秆还田、绿色种植、生态循环……这些过去听起来“高大上”的词,如今正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从水稻到花生,从玉米到果园,丰收的不只是庄稼,更是希望和信心。近年来,西盟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方面持续发力。






上一篇: 下一篇:【深耕基层施良策 暖心服务聚民心】西盟县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