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近年来,普洱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抓基层治理。在实践中,普洱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周三说事日”等形式,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实现了从“难点村”到“样板村”的华丽转身。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毅 文/图)近期,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勐卡社区发生一起夫妻矛盾纠纷,勐卡镇综治中心获悉后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等组成调解小分队进行调解。通过倾听双方事情经过、了解矛盾诉求,调解小分队随即开展耐心开导,最终促成夫妻和解。如今时隔月余,调解小分队回访时,看到的是夫妻之间谈笑的温馨场景,这一幕成为西盟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西盟县依托三级综治中心“网络”,创新性打造基层治理的综治末梢感知体系。该体系以综治“小中心”为枢纽,充分发挥其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龙头效应,形成分级负责、层层过滤的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作为网格员,就是要持续抓好政策宣传、为民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做群众的好朋友、知心人。”力所乡力所村网格员娜前说。
近年来,力所乡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坚持治理稳边,大力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众主体”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前哨作用,优化调整全乡605个网格点,高效开展网格化治理。推进“微警务单元工作法”,推行“四微工作法”(微警务、微社情、微联调、微课堂)和“警务+互联网+边境网格化”治理模式,将群众需求与网格服务有机衔接,全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
从三级综治中心的联动机制到“网格化”管理的末梢触达,从“四微工作法”的创新实践到民族团结的边疆画卷,西盟县正以神经末梢的敏锐感知与枢纽节点的辐射带动,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边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