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曹明星 余纪华 张睿文/图)为破解农村生活污水乱排难题,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构建了党委统筹、政府主导、村组落实、群众参与、专业支撑的五维治理体系,通过组织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等多管齐下,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径。
走进景谷镇文杏村旧村村民小组,只见巷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厨房水槽下都接入了黑色管网,浴室和卫生间的污水也通过管道汇集到排污处,昔日污水横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旧村村民小组人居环境的“蝶变”,得益于景谷镇推行的“三化”治理模式。管网铺设“全域化”,确保厨房、浴室、卫生间污水无遗漏,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处理设施“标准化”,新建化粪池严格遵照规范施工,保障处理流程合规达标;资源利用“高效化”,在消除异味的同时,将处理后的污水变废为宝,提升资源循环价值。
污水治理要落地,群众认可是关键。为此,景谷镇一方面建立“双包双导”责任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网络: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搭配工程技术指导队与村级工作专班,明确各级责任;另一方面创新宣传动员方式,通过召开镇、村两级动员会,采用“典型案例+政策解读”模式,以文召村、邱家村“政府出料、农户投工”的成功实践为示范,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污水治理工程的顺利推进,还得益于“四位一体”质量管控体系。该体系构建了多元共治模式:由专业施工队负责主体建设,技术指导队提供方案支持,村级专班协调推进落实,村民志愿队全程参与监督。这一模式既保障了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又强化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施工队进驻后,我们村‘两委’便积极介入,严格把控质量关,开展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过硬,让群众用得放心、用得满意,最终实现污水有效治理的目标。”赵泽东介绍。
如今,村民家的院子里种满了绿植,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截至目前,景谷镇已有53个村民小组完成污水治理,“污水零直排、村庄焕新颜”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景谷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何灵表示,景谷镇将继续推广“五维协同”工作法,力争年底实现全镇105个村民小组污水治理全覆盖,让每个村庄都能“清水绕村、宜居宜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