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产业如何“突围”?
杜官本 江连洲院士给出思路
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召开之际,记者围绕普洱产业发展,对出席年会的二位院士进行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杜官本,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连洲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普洱的林业产业和植物基食品产业等发展提出了极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文 周江江/图)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营养物质。自古以来,大豆制品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蛋白质而备受人们青睐。如今随着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植物蛋白和素食饮食。如何把大豆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更好地提取出来,为人类造福?如何利用普洱丰富的植物基原料,发展植物基食品产业?记者采访了出席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的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连洲。
“大豆除了可以制作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美食外,还是人们所需的植物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在提取过程中要以安全为前提。”江连洲介绍,以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主要以压榨法和浸出法为主,压榨法的油料资源利用率较低,会增加企业成本,制油时的高温高压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等安全风险。为了让老百姓吃到更健康的食用油,江连洲团队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与开发,于2016年,主持完成了“生物酶法联产植物油脂与蛋白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首次提出蛋白质柔性化加工理论,破解油料生物解离机制,建立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技术体系。“这种制油法颠覆了传统制油技术,通过生物酶将大豆中的油脂解离出来,无需高温高压,也不用有机溶剂,完全避免了反式脂肪酸等安全风险的产生及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江连洲说,在生物酶法制油过程中,既不会破坏油脂的化学结构,也不会让油脂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可谓绿色安全、营养健康、高效环保。
此外,江连洲还利用大豆蛋白成功研制植物蛋白肉产品,延伸大豆的精深加工链条。“经过深加工提取卵磷脂等营养物质会让大豆增值十几倍,如果再分离出蛋白肽、异黄酮、皂苷等制成保健品,一吨就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江连洲说。
谈到普洱时,江连洲说,普洱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形成了生物种质基因宝库;普洱林下资源丰富,涵盖林药、林菌、林果。此外,还有茶、咖啡、牛油果等特色林下产业。这些资源为植物基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可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植物基食品加工业,开发植物蛋白、功能性膳食补充剂及功能性保健性高端产品,也可开发饮料、糕点等大众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江连洲表示,他希望尽自己所能,为普洱发展植物基食品产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