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质增效攀上新高度、民生福祉改善跑出加速度、基层治理创新彰显温度……今年以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民生实事为基石、以产业升级为引擎、以基层治理为纽带,探索“生态种植+特色养殖”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产销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在生态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持续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陶昊 朱榆倩 王家兵 白莉 刘思瑞 文/图)近日,走进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商户黄海洋刚开业不久的黄牛专门店,只见慕名而来的食客排起长队,店里牛肉香气四溢。
黄海洋家经营的餐馆,主打以本地黄牛肉为主料制作的特色传统菜肴。“江城黄牛”是本地特有的牛种,肉质紧实,深受大众喜爱。但在过去,该产业主要依赖活牛销售,存在价格低、养殖效益差的问题。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打响“江城黄牛”品牌,江城县实施多层次、系统化举措,助推“江城黄牛”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展本土黄牛提纯复壮、遗传改良和科学养殖技术攻关,从源头上提升黄牛品质,并通过政府贴息、农业保险补贴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有效降低农户养殖风险,激发其养殖积极性。
为了壮大“江城黄牛”产业,江城县成立了“江城黄牛”协会,积极搭建以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餐饮企业等为主体的交流协作平台。通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行业自律等举措,切实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通过一系列措施,“江城黄牛”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肉牛存栏5.23万头,年出栏1.38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