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普洱各地民族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庆祝稻谷丰收文化系列活动等相继举办。这些活动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大展示,更在传承农耕文化、带动产业振兴、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民族节庆是传承农耕文化的生动课堂。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新米节上,请“谷魂”、祭“谷神”、打新谷、舂新谷等传统民俗活动依次展开,古老仪式与现代体验相互交织,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延续千年的古法新米加工工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的“颗粒归仓”搬运比赛、粗制大米团体赛等,都生动再现了传统农耕技艺,让年轻一代了解祖辈的生产方式,使古老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民族节庆成为带动产业振兴的有效引擎。西盟县以新米节为契机,将佤族元素融入旅游全链条,打造可观、可感、可品、可玩的文旅盛宴,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景谷勐班乡通过“庆丰收”活动,评选“种粮大户”,为优胜者颁发小牛等奖励,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活动中的特色美食展示,如佤族鸡肉稀饭、酿肠等,也为当地美食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民族节庆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各地民族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各族群众和游客深刻领略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当游客沉浸在民族歌舞、体育竞技的欢乐中,品尝着特色美食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上,更体现在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欣赏中。
民族节庆活动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文化与经济、民族与世界。它让农耕文化得以传承,让产业振兴有了方向,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朱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