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夏雨间,普洱大地正绽放多彩民族文化:木鼓震谷、神鱼跃波、双胞欢歌、畲葩盛会、三国丢包……这些民俗节日,既是文化瑰宝,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当传统遇见现代,当民俗拥抱市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非遗传承,更是文化赋能发展的新图景。
《普洱日报》特别推出系列版面,带您走进普洱节庆:听佤族木鼓激荡血脉,看神鱼节激活生态经济,探双胞胎节文化密码……在这里,传统是生长的力量,节日是未来的引擎。
本期,让我们走进新米节,探寻普洱人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新米节。
节日由来
新米节是普洱各族群众庆祝稻谷丰收、品尝新米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各族群众开展包括请“谷魂”、祭“谷神”、吃新米等系列活动,以此来感恩自然、保佑家庭幸福、风调雨顺。

普洱网讯(通讯员 适钢 周洁 周晓仙 李妍君 文/图)日前,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芒旺村广场人声鼎沸、欢笑声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庆丰收”稻作文化系列活动举行。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核心赛——“颗粒归仓”搬运稻谷比赛、粗制大米团体赛和种粮大户评比三大赛事,不仅生动再现了传统农耕技艺,更展现出新时代农民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颗粒归仓”搬运稻谷团体赛上,来自勐班乡10个村(社区)的代表队展开角逐。比赛哨声响起,队员们迅速利用铲子、麻袋等工具装运稻谷,在50米赛道上往返奔跑。最终,根据用时长短评选出冠、亚、季军及7个组织奖,优胜队喜获本土特产“勐班香米”作为奖励。
紧随其后的是“粗制大米团体赛”,每支队伍由1男2女组成,男选手负责舂谷子,女选手则协作完成筛米、簸米等工序。评委从大米的洁净度、颗粒完整度、损耗控制、完成效率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综合打分。比赛既考验个人技艺,更强调团队的配合,生动还原了传统稻米加工场景,引来众多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经过20分钟的完美配合,金力村摘得粗制大米团体赛冠军。
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种粮大户”评选结果也揭晓了。勐班村青菜塘二组的李二以120亩水稻种植规模,蝉联“水稻种植大户”;金力村的周贤平则以115亩玉米种植面积,荣获“玉米种植大户”。两人分别获得小牛1头及荣誉奖牌,成为全乡农业生产的学习典范。
“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庆祝丰收,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的农耕文化,让年轻人了解祖辈的生产方式,使古老的农耕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勐班乡党委书记赵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