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一丹 通讯员 潘翔 何蕊 文/图)近日,走进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咖啡香。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落,如今已转型为集咖啡种植加工、旅游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美丽星村·有风咖谷”。游客在此可以参与普洱咖啡师体验培训(研学)项目,深入了解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这一体验项目的背后,正是普洱市培育“普洱咖啡师”人才品牌的生动缩影。依托这一品牌的专业支撑,普洱咖啡正在不断打破地域限制,让源自北回归线绿洲的醇厚香气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业根基
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作为“中国咖啡之都”,普洱咖啡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品质优势。目前,全市咖啡种植面积70万亩,生豆产量6.5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这里不仅孕育了爱伲咖啡、漫崖咖啡等本土品牌,也吸引了星巴克、雀巢等国际知名企业。“从种子到杯子”的完整产业链,为“普洱咖啡师”人才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14%。巨大的市场催生了对高品质咖啡和专业人才的海量需求。当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且连续数年保持超过17%的高速增长时,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消费升级正在发生:市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提神饮品,而是追求具有产地故事、独特风味的精品咖啡与专业服务。这一转变,彻底重塑了咖啡师的角色——他们不再是简单的饮品制作者,而是成为风味的诠释者、文化的传播者与消费体验的核心缔造者。
正因为如此,应运而生的“普洱咖啡师”有着四大鲜明特征:高水准的全产业链技能群体、高维度的全链条产业标准符号、高迭代的培训产业业态革新者、高黏性的本地文化传播载体。如今,“普洱咖啡师”已成为在完整产业链体系原产地成长起来的专业化职业群体。
标准体系
构建专业人才评价规范
近日,普洱市公示2025年获评“普洱咖啡师”星级门店名单,爱伲庄园咖啡(阳光店)、杰希尼咖啡甄选工厂店、普洱贰叁事咖啡工作室等门店榜上有名,标志着“普洱咖啡师”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作为国家级劳务品牌,“普洱咖啡师”通过构建标准化培训、专业认定和品牌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显著提升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社会认可度。
普洱市立足资源优势,建立“普洱咖啡师”职业标准、等级认证体系,推进教材开发,构建“培训、认证、就业、创业、产业”全链条服务模式。通过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能力考核等多层次评价体系,编撰技能培训教材,制定评价认定标准、岗位标准、星级咖啡师标准等系列规范。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监督、行业推动运营的培训管理模式,打造专属认证品牌PBC(Pu'erBaristaCertificate),推动其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相关认证的衔接互认。这一创新举措既确保了认证的权威性,又增强了消费市场的黏性。

培训提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充分发挥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优势,加快建设“普洱咖啡师”教学培训基地。市职业教育中心等院校深度参与,将咖啡师培训纳入重点发展项目,突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养专业咖啡人才约2.5万人次,形成全域覆盖、资源贯通、高低搭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实践教学方面,爱伲咖啡、炬点咖啡等门店已转型为实训基地,推行“专业化培训+体验式教学”新型培养模式;宁洱漫崖咖啡庄园等示范基地推出“咖啡种植+加工体验+品鉴教学”一体化课程。截至目前,已设立4家“普洱咖啡师”培训实训服务站。
普洱市创新构建“3+1+1+N”产教融合人才实训体系,建设3个专业培训基地、1个人才服务中心、1所创业创新大学和多个见习实习驿站。通过“引企入校”“引师入企”等方式,认证多元化培训师资,实施“星级讲师”计划,选培一批“普洱咖啡师”培训名师。同时,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标准共研、人才共育。近期,“普洱咖啡师”大规模技能培训全面展开,今年已培训7550人次,其中2939人次取得国家咖啡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611人取得专项能力证书,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品牌效应
实现产业价值提升
随着“普洱咖啡师”培训体系的日臻完善,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2023年9月代表云南省亮相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到2024年1月成为央视“千行百品就业行”首个推荐劳务(技能)品牌,再到2025年9月与青岛共建“普洱咖啡师”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外落地。品牌的迭代延续,实现了从技能输出到标准输出、从人才流动到品牌升级的重要跨越。
在此进程中,创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普洱市创新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普洱咖啡门店创业17条扶持政策”从场地租赁、设备采购到开业指导,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创业企业创新升级19条措施”着力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旅居创业16条措施”则为外来创业者提供专属保障。搭配中试熟化平台和金融港湾等配套措施,形成了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扶持体系。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文旅融合领域释放了新活力,全市打造了39个以咖啡业态为主的创业平台,培育出“咖啡+研学”“咖啡+旅游”等多元业态,催生出咖啡空间377家、咖啡研学机构60家。这些新兴业态带动咖啡门店和庄园通过体验研学培训实现年均增收20万元至100万元,有效拓展了产业价值空间,助力普洱咖旅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联农带农效应持续显现,“普洱咖啡师”人才品牌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创业26万余人,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展现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从产业基础筑牢到标准体系完善,从培训模式创新到品牌效应释放,“普洱咖啡师”已成为普洱咖啡产业的重要符号。这个源自北回归线绿洲的人才品牌,不仅带动就业增收,激发文旅活力,更推动普洱咖啡实现从输出原料、产品、劳务等“硬输出”,向输出标准、体系、人才等“软输出”转型,让中国咖啡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