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田应兰 唐云 李学文 文/图)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运用一系列新科技手段,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西黑冠长臂猿,构筑起精准高效的保护屏障。

西黑冠长臂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仅存1500余只,景东县是其重要栖息地,分布有101群600余只。
过去,因该物种移动远、速度快,巡护员终日跋涉仍难寻其踪迹,监测保护难度较大。如今,AI识别、视频监测、无人机巡检等科技的应用,拓展了保护的广度与深度,显著提升了保护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
智慧监测系统实现多元感知全覆盖。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累计投入600余台红外相机,建成32套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2套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设备,增设95套电子哨卡、6个监控卡口及2套水文气象设施。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全天候、多维度、立体化的智能多元感知体系,以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西黑冠长臂猿的智能化保护水平。
智能“千里眼”全天候守护。在景东县的山林里,双光谱网络摄像机化身守护西黑冠长臂猿的“千里眼”。该摄像机集成6公里至9公里可见光与热成像功能,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365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西黑冠长臂猿的日常活动,为科研人员研究西黑冠长臂猿的生态行为、群体结构以及繁殖规律等提供了大量一手且精准的数据。
无人机“巡查员”拓宽保护视野。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片区,已建成6套自动巡航无人机系统、配备8台便携式无人机,打造出专业的无人机“巡查员”队伍。
便携式无人机灵活机动,可深入人类难及区域;自动巡航无人机则按预设航线定期巡检,二者极大地拓宽了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监测范围。它们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设备,既能清晰捕捉西黑冠长臂猿活动影像,又能及时排查非法砍伐、火灾隐患等异常。一旦发现险情,可迅速反馈信息,助力保护人员快速处置,为西黑冠长臂猿生存环境筑牢安全防线。
信息化平台织就智慧保护网,保护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环境参数、动物活动等信息,让保护更精准高效,形成智慧化保护的“伞护效应”,汇聚起强大的保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