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活力之源。从“人找岗”到“岗找人”,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培育,一项项精准服务掷地有声,一条条产业新赛道加速成型,一批批创业者在沃土中拔节生长。近年来,普洱市始终把稳就业、促增收作为重中之重,以产业为基、以技能为翼、以服务为桥,积极探索特色就业创业模式,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全链条就业创业帮扶服务,让群众端稳“饭碗”,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冬梅)“过几天是我儿子大喜的日子,想请您帮忙找几个人来吹个号。”随着一年中婚嫁喜事高峰期的到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兴裕村村民吴发才又开始忙碌起来。“吹号”是碧安乡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婚礼仪式。凭借这门传统“手艺”,吴发才不仅每年有近5万元的收入,也在移民搬迁安置点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尝到甜头的他,带头组建了兴裕村村乐队,将擅长吹号、跳笙、弹三弦等传统技艺的村民组织起来,统一调配参与当地红白喜事以及竹笙舞、“三跺脚”等民俗活动。乐队实行有偿演出,吹号每场收费660元至760元,唱曲子800元至1000元,弹三弦500元至800元,实现了既传承文化也获得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兴裕村作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搬迁后面临生产资源、就业渠道有限等问题。为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就业,村党总支深入挖掘人才,分类组建了搬运队、施工队、伐木队、运输队、村乐队等多支队伍。通过碧安乡就业创业服务站统一管理和派单,已帮助50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站点设在兴裕村委会,村党总支推荐年轻人担任站点联络员,不仅为年轻人找到了就业支点,也为就业服务注入了新活力。
“我会帮大家制作一些招工短视频,发到微信群、抖音和朋友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宽招工信息传播渠道。”联络员小李说。
近年来,碧安乡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共建的工作思路,依托就业创业服务站,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便捷高效就业创业服务。截至目前,就业创业服务站已累计推送就业信息103条,推荐岗位76个,动员劳动力转移就业32人,完成就业登记95人次。
“我们以就业创业服务站为纽带,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实现用工者与务工者之间的无缝对接。”碧安乡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