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总被教育要追求完美,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拥抱真实。就像陶器在窑变中产生的裂纹,反而成了它最独特的语言;就像写作时那些即兴的、未被雕琢的字句,往往比精心设计的修辞更触动人心。生命中没有完美无缺的计划,那些偏离预期的“错版”,或许正是命运别出心裁的笔触。人生的旅程没有重置键,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可复刻的独家印记。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共存时,才能真正触摸到生活深处的温度与光芒。
“我也逐渐明白,人生本就不存在完美的选项,我们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边失去,一边拥有。”
过去,我常觉得个人的“不完美”,源于与“社会时钟”的对比。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仿佛被一张无形的“时间表”安排得明明白白,它在潜移默化中为我们的生命划定了“时区”。婚前,我宛如一只自由自在的野雀,背包里装着整个世界的风声;而三十岁前步入婚姻的决定,于当时的我而言,犹如从天而降的牢笼。婚后,等待孩子的到来,又似给这牢笼上了一把沉重的枷锁。
在最初的日子里,每到夜晚,我总会羡慕那些未婚朋友看似无拘无束的生活。在父母眼中,完成结婚、生子等“任务”,成了我生活中最沉重的包袱。曾经最恐惧的“标配人生”,终究还是成了我无法逃脱的围城。
起初,孩子半夜的哭声常将我惊醒,每次手忙脚乱地换完尿布、倒头便睡的瞬间,过去那个自由的我便会浮现在眼前。我尚未习惯成为妻子,更未做好成为母亲的准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看到那张和我越来越像的小脸痴痴地冲我笑时,我开始学会欣赏另一种风景。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曾经奔跑的街道时,不同以往的是,有一只柔软的小手紧紧攥着我的手指,共享美好时光。
我开始逐渐明白,人生本就不存在完美的选项,我们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边失去,一边拥有。我不再是那个背着行囊独自漫步的女孩,却成了另一个生命最初的港湾;我失去了说走就走的自由,却获得了更深厚扎根的力量。我突然意识到,不是生活束缚了我,而是我固执地背对着生活另一扇窗。
在一个失眠的夜晚,我翻看着手机里过去的照片,突然与曾经的自己和解。那个崇尚自由的女孩并未消失,她只是在我心里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就像河流终将汇入大海,这并非失去了自我,而是成为了一个更完整的自己——咸涩的、汹涌的、包容的,这是一种与溪流不同的深沉自由。
如今,我依然没有做好成为完美母亲的准备,但我已决定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幸福并非在“社会时钟”中寻找,而是让孩子去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在她自己的时间表里规划属于她的人生。
生命最美的部分,或许也藏在计划的错版处。(杨琪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