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自身优势,聚焦咖啡产业,在种植端,注重品种培育、生态种植,以科技和服务为支撑,提升咖啡品质与产量;加工端,完善绿色加工体系,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消费端,融合创新拓展多元场景,激活消费潜力,推动咖啡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普洱网讯(通讯员 朱宁雯)近年来,思茅区六顺镇锚定“一镇一业”发展目标,构建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到体验的咖啡全产业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精耕细作筑牢生态种植根基
“让瑰夏走进千家万户,以优质品种赋能产业发展。”壹村咖啡、云漫咖啡创始人李忠荣的态度,彰显了六顺镇对咖啡品种培育的执着。在炮掌山村大竹棚村民小组,160亩咖啡种植基地里,72个咖啡品种扎根生长,形成“云南咖啡专属基因库”,卡蒂姆、萨其姆、瑰夏、波旁等主力品种具备大苗移栽、当年挂果的优势,单株最高盛产11公斤鲜果,为精品豆种植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科技与服务是关键支撑。六顺镇招商引入普洱惠丰肥业有限公司,依托其10余年测土配肥经验及38款在售肥料单品,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咖啡定制“营养餐”。通过构建“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推动企业直供优惠肥料,组织取土检测、科学用肥培训与田间技术指导,既降低咖农投入成本,又显著提升咖啡豆品质和产出效益,达到企业赋能、农户增收、产业提质的目的。
以壹村咖啡为代表的企业,构建了“优质种子基因—精心管护—精深加工”全链条体系,通过“企业示范种、大户承包种、村集体带头种、群众扩面种”多元格局扩大种植规模。联合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2020年以来开展研学活动10余次、教学培训6场次,发放种苗4000余株,带动10户农户连片种植。其培育的生豆在2025年首届云南瑰宝咖啡生豆大赛上,以87.6分的优异成绩,让六顺咖啡含金量持续攀升。目前,全镇咖啡种植面积达5.9万亩,优质品质赢得星巴克、雀巢等知名企业的青睐。
精雕细琢完善绿色加工体系
依托产业优势,六顺镇建立全员招商机制,组建“一对一”服务专班,以“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激活加工环节。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盘活1个、建成2个咖啡鲜果加工厂,带动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让加工利润回流乡村。云南农垦咖啡、长木咖啡等龙头企业持续完善加工设施,部分加工厂具备年处理1万吨鲜果的能力,满足周边咖啡收购加工需求。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云南农垦咖啡、长木咖啡率先完成环保设备升级,通过过滤、酸化电解、厌氧处理等工序净化加工废水,达标排放后的污泥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实现变废为宝。2025年,经初加工的带壳咖啡豆价格从每公斤29元涨至44元,咖啡米价格从每公斤44元涨至60元,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全镇有咖啡鲜果加工厂49个,其中精品咖啡厂3个,可完成鲜果脱皮、发酵、干燥、生豆筛选、精细烘焙等全流程加工,开发出手冲咖啡豆、挂耳咖啡、速溶咖啡等多元产品,掌谷咖啡、大象咖啡等咖啡品牌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融合创新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打破“咖啡仅靠门店销售”的固有认知,六顺镇以“咖啡+”融合业态激活消费潜力,探索咖啡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路径。打造大象精品咖啡庄园,依托亚洲象栖息地资源,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咖旅融合于一体的一站式全产业链平台,让游客体验“边看野象、边品咖啡”的独特乐趣,深入了解“从种子到杯子”的完整流程。
此外,举办“花开六顺‘象’约咖旅”等特色活动,2万亩白花与咖啡园交相辉映,将自然景观与咖啡文化有机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依托“七洞八景”等自然景观资源,规划精品观光旅游路线,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六顺镇咖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产业价值多元延伸。
咖啡全产业链的繁荣,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变身咖啡师、民宿管家,农创客、文创客带着新理念扎根乡村,激活闲置农房和土地。从种植户到加工者,从创业者到消费者,一杯咖啡串联起多元群体,让“村咖”成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