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普洱市各地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等多项举措,推动特色产业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生态转型的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普洱网讯(通讯员 何庭榕 李正琴 戴萍)“刚采摘的人参果又香又甜,第一天就卖了800公斤,销路真是没话说。”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镇者东村蛮奴村民小组种植户刀有刚的人参果种植基地里,一颗颗饱满圆润的人参果挂满藤蔓,他正组织工人采收,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近期,者东镇人参果陆续上市,凭借错峰优势,迅速赢得市场欢迎。
刀有刚的5亩人参果种植基地采用“吊线引蔓”的栽培模式格外吸睛,翠绿的藤蔓沿着吊线向上伸展,圆润的人参果点缀其间。“这种种植模式能让果实充分接受光照,通风条件也更好,品质提升了,亩产能达7吨左右。”植保员王斌介绍,“吊线引蔓”模式虽然人工成本投入相对较高,但品质好的人参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不愁卖。
为提升人参果产业竞争力,者东镇精准把握市场节奏,引导种植户错峰上市售卖。截至目前,者东镇已销售人参果100余吨,像刀有刚这样的种植户,正是错峰销售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的晚熟人参果找准时间差优势,收购商上门抢着收,价格也很可观。”刀有刚笑着说。
为保障农户收益,者东镇推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保底回收”全链条服务,提供种苗、农资和标准化技术指导,对合格人参果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分拣、统一外销,解决了种植户“种不好、卖不出”的后顾之忧。2025年,者东镇人参果种植面积达2309亩,涉及7个村451户农户,总产值预计5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