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荻
五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在许多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五年后,《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精良的特效和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好评如潮,票房一路飙升。当观众聚焦于哪吒与敖丙宿命对决的热血时,我却为申公豹这个角色的颠覆性塑造所震撼——这个在传统叙事中扁平化的反派,在电影中竟呈现出令人想象不到的格局。
在以往关于哪吒的故事中,申公豹一直是以反派人物形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因此我下意识对他的人设蒙上了一层负面滤镜。当陈塘关被屠城的时候,我曾一心以为是申公豹做的,直到最后才发现凶手另有其人。这种叙事陷阱的巧妙运用,是对“标签化认知”的精准复刻。直到真相揭晓的刹那,我们才惊觉这个背负“妖族”原罪的修行者,始终在命运的夹缝中艰难跋涉。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申公豹这句五年多前的“子弹”今天正中眉心。他出身妖族,刻苦修炼多年才得以进入仙界,在家族里,父亲以他为荣,将他视为妖族的骄傲。可在阐教内,他怎样努力也摆脱不了仙界对于妖族的偏见,能力虽出挑,却始终得不到原始天尊的青睐,无法位列十二金仙。
有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可没有人能决定自己的出身,生而为妖便是错误吗?申公豹的故事,或许没有哪吒的热血,却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真实人生,使人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