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净淇
春节期间,我带着孩子走进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热闹的动画盛宴,没想到我却被殷夫人与哪吒之间纯粹而深沉的母子情深深打动,让我在观影结束后久久沉浸、思绪万千。
影片中,哪吒身为魔丸降世,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危险”“不祥”的标签,遭到整个陈塘关百姓的恐惧与排斥。然而,殷夫人却从未因哪吒的“魔童”身份而有丝毫嫌弃。她那句掷地有声的“我的孩子,我来守护,谁也别想伤害他!”仿佛一道光照进了哪吒孤独的世界,也照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不会被外界的评价和定义所左右。
联想到现实生活,许多父母往往会被外界的标准和标签所影响,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调皮”“乖巧”“学霸”“平庸”等各种标签,进而对孩子进行比较、嘲讽和贬低,却忘了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接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闪光点和成长节奏。我们应当像殷夫人一样,给予孩子满满的爱与支持,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勇敢地去探索世界,释放自己的能量。
想起哪吒小时候踢毽子砸到殷夫人身上,她哪怕疼得厉害,脸上却依然挂着笑容夸赞哪吒,那充满宠溺的眼神,和他们一同欢笑的场景,让我看到了亲子间最纯粹的快乐。这种爱与包容,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哪吒叛逆又敏感的内心,给予他无尽的安全感。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有时调皮起来,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我却常常少了耐心,忍不住责备。甚至在孩子笨手笨脚做不好家务时,我干脆自己做了,不愿意收拾孩子的“烂摊子”,不再给孩子机会。殷夫人对哪吒的教育,让我明白,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成长的机会,父母要用爱去接纳、去引导。
影片高潮部分,殷夫人被炼成丹,与哪吒生死诀别之时,她全然不顾哪吒满身的尖刺,义无反顾地抱住他,温柔又坚定地说出:“儿啊,娘不能陪你长大了,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那一刻,我看到了母爱的极致——不仅是长久的陪伴与守护,更是勇敢的放手与成全。
当孩子步入叛逆期,就如同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成魔路”,浑身带刺,而爱就是最强大的感化力量。父母要用理解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用包容去接纳他们的错误和冲动,用爱去陪伴他们度过这段迷茫的时期。既不毫无原则地宠溺,也不劈头盖脸地责骂,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温柔而坚定;在孩子离开我们独自“修行”的路上,克制而信任。
从生命起始,每个孩子便拥有独立的灵魂,父母赋予生命,却不应掌控孩子的全部。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而存在。他们的人生轨迹,应由他们自己探索描绘。他们有权利去追求热爱,有自由去试错成长。父母应是引路人,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在孩子迷茫时给予建议,在跌倒时给予鼓励。尊重孩子的独特性,让他们以自己的节奏绽放,我想,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