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本版新闻列表
 
    普洱新闻网 | 普洱日报数字报
报纸网站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

普洱: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让每寸土地都“忙”起来



本报讯(记者 王福蓉 张映宽) 土地资源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努力走规范、节约、集约、高效、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普洱市有序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规划引领,深入梳理普洱市现有资源,合理布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和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全市耕地面积净增32.6万亩,垦造耕地数量排名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实有耕地面积646.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25.81万亩,超过全市623.22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和4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同时,积极探索“腾笼换鸟”新模式,向低效用地要空间。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围绕破解部分存量项目土地闲置、用地低效与新项目入园“一地难求”的矛盾,结合实际制定处置措施,按照分步推进、分类处置、成熟一家处置一家的原则,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工作,开展二次招商,盘活土地和现有厂房资源,助推咖啡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取得积极成效。

规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完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交易规则和市场服务。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分级审批制度。8月7日,思茅区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标志着普洱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构建产权清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通过将农村闲置土地依法流转给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有偿使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多样化的探索盘活了“寸土”,持续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向“沉睡”土地要空间,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