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梅 鲁海杨
水是生命之本、文明之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稳定的关键资源。近年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指导下,思茅区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保民生抓供水,通过实施水源工程、提调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推动治水事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近年来,每逢旱季,承担普洱中心城区供水任务的纳贺水库、信房水库、箐门口水库蓄水不足,不能满足城乡群众生产生活需求。2019年,思茅区通过实施大中河水库至思茅坝区的引水工程和中心城区库库联通工程,将梅子湖水库、信房水库、洗马河水库、纳贺水库和五里河水库连通起来,整体上实现了库库相连,确保普洱中心城区供水需求和饮水安全。
对于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从2021年年底开始,思茅区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启动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建设,项目覆盖全区7个乡镇(街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厂工程、提水泵站、水池工程及输配水管网。“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项目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分为13个子项目实施。项目的建成,可解决思茅区32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云南建设供水投资有限公司普洱现场负责人李晓龙说。
与此同时,思茅区五个集镇供水工程项目同步建设实施,建设龙潭乡水厂、南岛河水厂、六顺镇水厂、云仙乡水厂、思茅港镇莲花塘水厂五个规模化农村自来水厂。五个集镇供水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农村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集镇以及周边村组的用水问题,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全面构建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供水格局,让群众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从治水到“智”水
思茅区搭建的“智慧水利”综合监管平台,投入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山洪灾害预警、水电站生态流量实时监控、水雨情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更科学地预测流域暴雨、模拟洪水过程、拟定调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水利’综合监管平台可对灾害点进行预警,每当监测到即将有山洪灾害,就可以提前通知各村组,注意避险。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可以对河道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河道的水源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水位上涨、威胁沿河村庄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思茅区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工作人员陈宇阳介绍。
此外,思茅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治水管水的龙头作用,坚持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大力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坚持做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着力构建责任清晰、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水体管护机制。全区明确区级河湖长18名,镇级河湖长64名,村级河湖长85名,负责牵头开展水环境治理、水污染综合防治、河湖巡查保洁、“清四乱”、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思茅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图片由思茅区融媒体中心、普洱茶马古城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