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府,1905年生于云南省石屏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四岁丧父,靠母亲做针线、织布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收入微薄,生活艰辛。刘昆府自幼顽强好学,曾就读于省立师范学校,擅长诗文书法。青年时期,刘昆府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曾组织参加“倒唐运动”。
1943年至1946年,刘昆府到磨黑开药房,一边为群众看病,一边关注着时局。1946年11月,刘昆府向陈盛年提出要去车(里)佛(海)南(峤)开展革命工作。得到陈盛年的同意与支持后,1946年底,刘昆府关闭药房回到石屏,变卖田产购买枪支。又从石屏带领20余人武装,携带部分马匹商品,以做生意为名返回磨黑。在地下党的安排下,由张孟希支援步枪7支,子弹一批,并写了一封信由刘昆府转给佛海县长柳纯,推荐刘昆府担任柳纯的“剿匪”大队长。
1947年2月,刘昆府到达佛海县城,佛海县政府任命他为县“剿匪”大队长。3月底,刘昆府把自己掌握的40余人武装,带到那京、南本河一带,建立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
刘昆府带领的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电令普洱专员余建勋和保安三团派重兵围剿。因围剿兵力超过刘昆府部数倍,同时民主联军内部又发生叛变,在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危急情况下,刘昆府率主力辗转抵抗,撤出了那京根据地。1947年12月,为了保存实力,刘昆府决定带领主力基干大队和警卫中队130多人转移至石屏隐蔽待命。
1948年8月,刘昆府在石屏县宝秀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滇南工委要求重组武装的指示。9月,在石屏三树底正式成立了云南人民反蒋自卫军第三支队,刘昆府被任命为支队长。在滇南工委组织二、三支队攻打石屏县城战斗中,刘昆府被任命为攻城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在石屏战斗中,刘昆府身先士卒,到第一线指挥战斗,后因敌军增援,主动撤退。
1949年2月,刘昆府调到二纵队部整训总队任总队长,参加二纵队一期随军干校学习。4月,二纵队进驻普洱,一期干校结束,刘昆府仍留二期干校任总队长。7月,二期干校结束,刘昆府被派往景谷县,担任益香、香盐、凤岗三个盐厂的总负责人,他积极发展盐业生产,尽心尽力解决部队给养问题。
1949年冬,在国民党及其特务的策动下,思普根据地多次发生严重的反革命暴乱,长期盘踞在景谷县的反动恶霸、国民党县长李希哲发动了大规模反革命暴乱。李希哲惧怕刘昆府的力量,不敢正面交锋,于是策划了一场阴谋。11月13日晚,李希哲借口商量盐务,邀刘昆府到他家做客,李希哲笑脸相迎,酒肉招待,胁迫刘昆府参加叛乱。刘昆府当即义正词严痛斥李希哲的叛变行为。李希哲见拉拢无效,一声送客,几个大汉跳出来控制住刘昆府。刘昆府面对叛匪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痛斥敌人的卑劣行为。叛匪恼羞成怒,向刘昆府胸部连刺48刀,刘昆府仍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叛匪将他的眼珠挖出来,用刺刀刺入他的口腔,刘昆府壮烈牺牲。
刘昆府牺牲后,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赠以“革命英烈”的锦旗,宝秀人民为纪念他,将宝山街改为“昆府街”。后来,景谷县建造了烈士陵园,刘昆府烈士长眠于此。1983年6月20日,原边纵九支队政委、普洱地委书记张华俊到景谷凭吊,写了一首悼念老战友刘昆府的律诗:“弱冠投笔为人民,中年再起更求真。雨林燃炽讨贼火,赤瑞重投革命身。弃武学工无私念,舍己为人有宿因。横眉怒对凶徒弹,振臂高呼震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