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西南部,普洱市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生态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森林广袤,山川秀丽,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普洱市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普洱市的生物多样性堪称得天独厚。全市森林面积4530万亩,森林蓄积量3.1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23%,居全省第一。普洱市生态系统类型多达55种,占云南全部生态系统类型的32%。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种,包括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印度野牛等。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西黑冠长臂猿和全国一半以上的亚洲象在此繁衍生息。普洱市境内水系发达,澜沧江、李仙江等众多江河穿流而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5.5亿立方米,水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仅土著鱼类就记录有158种。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大自然赐予普洱的宝贵财富,更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守护好这片珍贵的生态家园,普洱市积极行动,多管齐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生态修复与建设方面,普洱市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持续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以增绿护绿为基础,将绿起来与美起来相结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发布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全力实施绿化美化和植树造林工程,一体推进城乡9个领域绿化美化,绿化造林22万亩,新增绿化面积352万平方米,建成绿美社区107个、绿美村庄1212个、绿美农村公路1043公里、美丽河湖213个。这些数字背后,是普洱市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执着追求,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与绿化工程,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为广阔、适宜的栖息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普洱市分类分级分区设立自然保护地,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功能定位、范围与管控区划。目前,全市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52.9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9%,建成自然保护区18个,建立自然保护地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地面积达30.07万公顷,保存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其次,规范自然保护地资源利用,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自然生态监测体系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景东管护局针对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等珍稀动物,采取 “人防 + 物防 + 技防” 等措施,加大保护区环境修复力度,为它们营造了更好的栖息环境,使得这些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得以稳定增长。 在强化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方面,普洱市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景迈山保护条例等,构建了绿色政绩考核、绿色金融、绿色检察等制度体系。同时,成功发行了全国首支绿色发展基金,成立了全省首家绿色经济担保公司。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起全省首例生态环境领域民事公益诉讼,从而显著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至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2件,履行诉前程序264件,起诉27件,严厉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与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清山行动”“网盾行动”,对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从根本上遏制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此外,普洱市纪委监委也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重要内容,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线索严肃查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在提升公众意识方面,普洱市常年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号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多部门联合开展相关科普、培训等,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与意义,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激发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主动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者、监督者、行动者。 尽管普洱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依然存在,如部分地区的开发建设可能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造成一定破坏;非法捕猎、采集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在个别地方仍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面对这些挑战,普洱市需要进一步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力度。同时,持续加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无人机监测等,对非法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关乎生态环境,更与经济发展、社会福祉紧密相连。普洱市可以进一步挖掘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相信在普洱市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借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坚实的保护基础,普洱市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地区,为地球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普洱力量”。(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范星)
本文来源:普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