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 三十岁,是年轮里被赋予过多期许的数字,更是时光酿就的清醒印记。它非青春的终章,而是心智破茧的盛夏:有人初窥职场博弈的棋局,有人正将理想照进现实,更多人学会与遗憾和解,把“来不及”酿成继续攀登的阶梯。那些对年龄增长的忐忑,终会在生活中化作从容。人生这卷书,越读越懂精彩,不在页码,而在落笔的笃定。三十而已,是自我重构的序章,亦是灵魂丰盈的开场。 “三十岁,成熟的思想与尚且年轻的身体,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更稳定的经济能力,也有了拒绝不喜欢事物的底气。” 三十岁,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曾经,三十岁被视为人生的关键节点,仿佛是某种“审判”的开始:事业、婚姻、家庭、社会地位,似乎都要在这个年龄“达标”。然而,当我真正踏入三十岁时才发现,三十岁,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二十岁时,我常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不敢坚定地做选择。而三十岁,成熟的思想与尚且年轻的身体,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更稳定的经济能力,也有了拒绝不喜欢事物的底气。我可以自由地选择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探索不同的城市和文化,更理性地规划未来,而不是被外界的期待推着走。 歌手张含韵曾在节目中说:“二十岁当然好,但我没想到三十加会这么好。时光的加持,让工作有了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存款。我们有能力照顾好家人,也能保护好自己。”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提升,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物,内心格局也更加开阔。那些二十岁时焦虑的事情,在三十岁时或许会如烟消散;那些二十岁时害怕的事物,在三十岁时也终将不再畏惧。 当我询问一起长大的朋友:“三十岁,和你曾经想象中有什么不同?”她耸耸肩,笑着回答:“没什么夸张的脱离感,仿佛自己还没到三十岁。以前总听别人说三十而立,好像这对曾经的我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要担负起各种艰巨的责任。但直到三十岁后我才明白,只要以平常心对待不断增长的年龄就好了,这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阶段。” 现代社会中,三十而立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演变。它不再仅仅意味着成家立业,而是更多地强调个人生活的平衡与人生方向的调整。三十而立、三十而已,怀抱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非个人成长的枷锁。我们不应害怕三十岁,也不应让三十而立成为束缚年轻人的规训。三十岁,应该是充满希望、获得更多人生体验的黄金年华。它既有二十岁的活力与激情,又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是迈向更好未来的新阶梯。(许瑜婷 执笔)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