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的村庄焕发新颜,蓬勃发展的产业鼓足腰包。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普洱市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路。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福胜 文/图)在平均气温仅15摄氏度,海拔1700米的山区种甘蔗,这个曾经被当地人视为“天方夜谭”的想法,如今正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22年,平田村率先在高海拔山地试种32.5亩糖料甘蔗,并带动村民种植51亩。83.5亩试验田当年就收获了近500吨甘蔗,亩产近6吨,每亩收益达2800多元。村民们看着丰收的甘蔗感叹:“这高海拔的土地,真的能种出‘金秆秆’。”
此次试种成功犹如一剂强心针,推动甘蔗产业在凤山镇快速发展。2023年,平田村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352.8亩。2024/2025榨季实现产量1861吨,总收入达87万元,带动全村249户户均增收2342元。更可喜的是,种植环节支付的劳务费用就达58万元,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目前,全村高海拔甘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6.32亩,预计产量突破3000吨。同时,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种植。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凤山镇配套建设了甘蔗粗加工厂,并与糖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现在不用外出打工,种甘蔗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甜。”正在蔗田劳作的村民笑着说。从平田村的“试验田”到全镇的“致富产业”,高海拔种植甘蔗不仅甜在群众心里,更成为凤山镇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