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的村庄焕发新颜,蓬勃发展的产业鼓足腰包。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普洱市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路。
普洱网讯(通讯员 张洪 王瑞 罗开华 白文芳 李珠江 文/图)连日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抚镇、景星镇的烤烟陆续进入烘烤期,烟农们抢抓农时进行采烤。
走进新抚镇那宪村烤烟种植基地,烟农们正忙着采收烟叶,从田间地头到烤房,随处可见烟农们忙碌“赶烤”的身影。
在那宪村徐国忠的烤烟地里,绿油油的烤烟长势喜人。他说:“今年种了24亩烤烟,大概收入有十六七万元。”
今年,新抚镇共种植烤烟9800亩,覆盖10个村,涉及农户634户,预计实现总产值达4500万元。
在景星镇烤烟种植基地,成片的烤烟生机勃勃,烟农们穿梭在烟垄间,忙着采摘成熟、符合烘烤标准的烟叶,运往烘烤点进行烧烤。
为保障烟叶烘烤质量,景星镇联合耕赢合作社把烘烤培训搬到烤房,技术员围绕编烟标准、烘烤温度、时间把控等进行示范讲解。在烤烟房外,经过培训的烟农们分工明确,分拣、编杆、上竿、烘烤,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地推进。
据了解,2025年,景星镇烤烟种植面积达7100亩,预计收购烟叶19200担。同时,新建电能(热泵)烤房26座、内置式一体机密集烤房5座、烤烟果蔬烘干机51座,为烤烟产业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