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织锦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指尖技艺”激活“指尖经济”,在经纬交错间,延续着古老技艺的生命力,串联起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编织出民族团结进步的锦绣画卷。通过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积极推动织锦技艺从家庭作坊走向合作社规模生产,从线下展销拓展到电商平台营销。如今,拉祜族织锦、佤族织锦正突破地域限制,走出深山、走向广阔市场,成为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金名片”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普洱网讯(通讯员 赵倩 文/图)近年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双相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依托独特的佤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佤族织锦为笔,以青山绿水为卷,绘就一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为佤族群众铺就了一条锦绣致富路。
走进双相村织锦家庭工坊,只见一群佤族妇女端坐在织机前,细线穿梭如行云流水。双相村党委书记叶恩介绍:“织锦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好还得下点苦功夫。这项传统技艺不仅能传播佤族文化,还能给村里的群众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作为流淌在佤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佤族织锦主要以黑色、红色为主色调,以黄色、绿色、白色、蓝色等颜色跃动其间,将天地、山水、村寨、草木、霓虹等天然素材织就成美丽的布锦纹样,每一缕丝线都缠绕着先民的智慧,每一道花纹都镌刻着民族的密码。从日常服饰到幕帐被套,从挎包佩饰到艺术摆设,佤族织锦将民族美学融入织锦技艺中,织就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
近年来,勐马镇以“党建红”引领“织锦彩”,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对佤族织锦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经常组织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培训。通过不断尝试,双相村生产的佤族织锦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让传统纹样与时尚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出一批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非遗产品,推动佤族织锦走出深山、走向大众,实现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共促共进、共结硕果。
自2023年以来,双相村已生产佤族手工织锦产品上千件,带动1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从深山秘境到广阔舞台,双相村的佤族妇女们以非遗技艺为梭、以民族团结进步为线,在织机上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