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县区动态 | 宁洱:共筑石榴籽家园 同绘绿水青山图


来源: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宁洱分局  时间:2025/08/07/ 18:28 点击: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殷切嘱托边疆儿女“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这颗镶嵌在北回归线上的“生态绿洲”,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以民族团结凝聚生态保护合力,以生态优势反哺民族地区发展,用“生态美带动产业兴、产业兴促进百姓富、百姓富巩固民族情”的闭环逻辑,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同频推进,铺展出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图片

深挖民族守绿兴边潜能

筑牢生态屏障

边疆少数民族世代秉持“山是根、林是魂”的朴素生态哲学,形成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守护传统。宁洱县立足其优势,将民族文化基因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创新构建“民族力量守绿兴边”机制,全县624名常规护林员中,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护林员达372人,占比59.6%,成为守护生态屏障的中坚力量。他们凭借“识山音、懂林语”的乡土知识(如辨别珍稀物种、预判火险隐患等),开展网格化巡护,年人均巡山超200天,守护着全县的绿色屏障。推动林业碳汇交易,提升林下种植规模,林业碳汇收益惠及村寨,林下经济带动增收,实现“民族同胞守家乡生态,生态资源润民族心田”的良性循环,生动诠释“护绿就是护家园、守山就是守团结”的边疆实践。

图片

精绘乡村美丽宜居画卷

创建生态家园

宁洱县以那柯里、磨黑古镇等多民族共居村镇为载体,深入开展“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文化互嵌提升认同、互补激发旅游活力,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深度旅游讲解中,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环保理念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并以农村污水治理为纽带,创新构建“共商共筹共建”治污共同体,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集各族群众意见,对农村污水处理方式给出符合村情的意见建议。这种交流不仅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更让广大群众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建设时,采用集体建设公共管网、农户自行建设分管的方式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以“镇级补助、村组集资、农户自筹”解决资金难题。村组干部组织各族群众投工投劳,不同民族的村民一起挖土、扛管、铺设,在劳动中相互协作,增进了情谊。村民负责自家“小三格”到主管道的接入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改善家园环境努力,成功解决污水问题,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图片

融合传承与绿色观念

欢度绿色节庆

以彝族火把节为例,为有效传承民族文化,践行环保理念,多个乡(镇)积极使用环保型材料制作火把、采用环保木料搭建火堆。有效减少了烟尘和有害物质的产生,既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又减少了空气污染。在欢庆节日的过程中,各族群众不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在行动中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对生态保护的认同与支持,使民族团结在文化与生态的交融中得以升华。

近年来,宁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59%,全县范围内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优于95%,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慧)






上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 下一篇:山翠水长同心茶 街沸人和共富歌 ——澜沧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