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身边事”,答好民生“暖心卷”。通过举办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群众性体育赛事,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体育成为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推行“综治+警务”工作机制,让矛盾纠纷“一站解”;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省外务工脱贫人口一次性交通补贴应补尽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有效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普洱网讯(中共普洱市委政策研究室)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赛事为媒、体育促融、开放为翼,通过举办赛事系列“体育+”行动,打造边境体育特色品牌,有效拓展边境体育内涵,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
全县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15分钟健身圈”等项目,体育场地设施达696块,总面积31.449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5平方米,实现134个边境自然村体育设施全覆盖,乡(镇)、行政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
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方面,江城县与普洱学院建立了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协作机制,自2023年起,普洱学院每学期派驻师生开展帮扶支教,开发体育美育专项课程,丰富“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缓解了江城县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紧缺问题,促进五育并举落实落地。以全民健身日、节假日等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气排球、广场舞、陀螺、丢包等地方特色群众性体育赛事,提高群众参与度。2025年上半年,举办5场体育赛事,参与人次达4940人次。目前,全县有1个县级品牌活动申报为“云南省七彩云南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拥有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云南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省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
在体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江城县依托“一城连三国”的区位优势,以丢包、陀螺等为载体,举办跨境体育活动,促进中老越民间交流。同时,引入匹克球等新兴项目,通过培训班和赛事推动其普及。半年来,成功举办多项匹克球赛事,包括江城县第一届中小学匹克球比赛、社区匹克球比赛、青少年赛CPC—30(江城站)暨三国青少年匹克球邀请赛等。